外来妹人生比出身更容易改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来妹人生比出身更容易改写

外来妹人生比出身更容易改写人的出身也许无法改变,但人生轨迹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写。 “一样的天/一样的脸/一样的我就在你的面前”……这或许是1992年无人不知的一首歌。电视里,二十岁的陈小艺和风流倜傥的汤镇宗相继出现;电视外,摇着蒲扇的人们正齐刷刷地仰着头,等待《外来妹》的登场——我也是这些忠实观众中的一个,原因很简单,这也是我的故事:离开家乡,到深圳打工,这段经历改变了我的人生。 我20岁那年,因为没考上大学,处于待业状态。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姐姐介绍我去深圳一家玩具厂打工。当时打丁的薪水,和呆在老家相比,当然是充满诱惑力的,还包吃包住。什么水平呢?至少那时候我离开家的时候,父母的存款也不过470元。因此,我几乎是在两三天里,就决定了来深圳这件事。赚钱自然是很大的动力,还有一部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那颗不怎么安分的心,也想着去外面瞧一瞧。几天后,坐在去蛇口中巴车上的我,怀着忐忑、彷徨又激动的心情,想着自己未来的生活。 老板是一个福建人,在深圳有一家玩具厂。刚来时,我被安排到车间,负责一些零件安装的工作。每天工作10个小时左右,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不过,这里和内地的“大锅饭”不同,讲究“多劳多得”。因此,即便有时下班可能是“披星戴月”,但当我在工作簿上整整齐齐地写下一天的工作量,从工厂的出入口“打卡”出门的时候,心情却是满足而愉悦的。 由于上手快,差错率低,六个月后我就实现了“脱产”,当上了“带班”。这给当时的我以很大的鼓动,因为我能感觉自己的梦想在与日渐近,所有的汗水都有所奔头。也是我决定留在深圳继续当个“外来妹”的主要原因。 外来妹眼中的桑塔纳 有两辆车的印象,在我脑海里是很难被抹灭的,一是当年把我载到深圳蛇口的破旧中巴,还有就是我到深圳后,第一次接触到的桑塔纳。尤其是我调到运输部当指挥长,和桑塔纳的接触就更多了。工厂有几辆是旅行版,又能拉人又能装货,后来老公跑业务要买车,我们买的也是这款车。学车是桑塔纳,开车也是桑塔纳,买车也是桑塔纳,我和桑塔纳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很深的。这是一辆很适合老百姓开的好车,我希望它在中国能一直跑下去。 有一年过节我没回家,因为那一季度公司的订货单还有很多没有完成,我就临时被老板调走,去做了一些渠道方面的工作。那天我到运输部去报到,那个负责的指挥长居然是我老乡,他笑着问我, “你会不会开车?”我顿时就愣了。虽然到深圳以后,对马路上的汽车也能做到见怪不怪,但还真的从没想过,一个女孩子可以开车。指挥长见状,自然也就不再多问,把手上的一叠发货单给了我,让我负责指挥,自个儿就去发动桑塔纳了。 那时不像现在,会开车绝对算得上是一门技术。那一次“交换”之后,我因为表现不错,就一直留在了运输部当差。我也是在那时学会的开车,开的就是公司运输部的桑塔纳。我是全厂第一个学会开车的外来妹,人手紧张的时候,我像男司机一样装卸货物,跑运输,他们私下都议论,说我是个男娃子性格,像桑塔纳一样皮实,关键时候不掉链子。一年后,我成了运输部的第一个女指挥长。这份成绩背后,我想桑塔纳的功劳至少占了一半吧! 当然,那段日子里更快乐的回忆,不仅仅来自于工作上的成就感。20多岁的我贪玩,虚荣心也强,每月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发了薪水去城里逛。那时,国贸没有建成,友谊商场也是搭棚的,好多香港来的东西我都没见过。特别炫耀的事情,还是我经常开着桑塔纳,带着姐妹们去城里玩,我们几个女孩子看到有卖国优产品、进口产品心里也兴奋得很。 打工第二年,我就往家搬回了一台彩色电视机,20寸的。在我家乡仅有几十栋楼的小村子里,很多人都还没见过这玩意儿。接着搬回家的还有电饭煲,电子表,衣服就更不说了。以至于后来,只要我一回去就是乡亲们拥到我家来,哄着摸着我从香港托人买回来的衣服,吵着要我带,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不过工作两三年,“四大件”也给家里买齐后,这种来自物质的快乐,就变得越来越淡薄。1996年,我参加了一个深圳市组织的民工大调研,让我突然对知识有了新的渴望。我发现,在当时外来妹集中的龙岗区、宝安区,许多人都开始偷偷报名各种补习班,那些不再甘于做一个流水线上工人,想有所小作为的“优秀人士”,都开始明白一张文凭的重要性。 于是,从1997年的春天开始,我连工带读地修出了一个大专文凭。命运也非常眷顾我。在补习班上,我结识了现在的先生。当时他是一家电子厂的销售,他自修毕业后没两年,就跳槽去了一家报关公司做总监。 我知道很多人,是通过1992年的电视剧《外来妹》了解我们这批人的。陈小艺确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我也能在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但是,这部戏带给我的触动和普通观众不同,毕竟电视剧结束的时候,每个外来妹的生活仍旧在继续,而我的人生轨迹,也只有自己可以改写。 现在,我和先生经营着一家小超市,在深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