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当安全用药
適當安全用藥
藥劑科 陳啟佑 藥師
衛生署於月前公佈數項國人常見不當健康觀念,其中與用藥相關例
如「打針打點滴比吃藥有效」、「打胰島素會得尿毒症」、「高血壓病
患沒有症狀就表示痊癒,不必再吃藥 ,且長期吃藥會導致腎虧」。在國
內之用藥行為調查研究中顯示,部份 病人看診時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所
要之藥物,或表示不願意服用何類藥 物,如類固醇、抗生素等;有病人
會將未服完之藥物留下,待日後使用,或分贈給有類似症狀之親友;亦有
病人在看完藥物之副作用後,將其取出,避不服用。藥物是用來治療、
預防與診斷疾病或改善生理功能之物質,有其特定之適應症、治療劑量、
劑型、不良反應、禁忌與注意事項。病人接受藥物治療時,若給與適當
用藥教育,使其對藥物之使用有正確認知,將有助於達到最佳之治療反
應,同時亦可降低不良反應之發生。
病人服藥時大部份均希望瞭解其適應症 ,一個藥物可能有幾項適應
症,不同藥品亦可能用於治療一種疾病,臨床醫師是經過詳細診斷及審慎
評估,推敲藥物本身之特性,考慮病 人之許多因素,如性別、年齡、種
族、特殊遺傳疾病、肝功能、腎功能等事項後,才能針對特定病人,選擇
一理想治療藥物。是否列印適應症於藥袋上最近被熱烈討論,若未加解
說徒然將其列印,對病人之認知與服 藥依順性是否有益,是個值得探討
之課題。
眾所周知,疾病治療須對症下藥,但對症下藥是一門專業,其需
經過專門養成教育之薰陶與有組織有系統之訓練 。但國人腦中久病成醫
與吃好兜相報之觀念根深蒂固 ,部份病人常喜歡自我醫療,改變或增
減醫師處方之用藥,甚或推薦傳聞或本身經驗之所謂良藥給親朋好
友。治療藥物之選擇,是一連串專業性考量,絕對不可好東西與好朋友
分享。藥物治療過程中,亦不要刻意擅自加減藥物,或將未服完藥物留
下,待往後使用或分贈親朋好友。
藥物有許多劑型及投與途徑,各有其不同目的與優劣點,醫師評估
病人情況後,才選擇一最適合藥物及其劑型,口服是最方便且安全性高
之投藥方式。許多人一向迷信注射之神速與療效,大小病痛時,不管藥
品成份為何,總須打針人生才是彩色的。注射投藥成本高,潛在危險性
亦較大,對某些特定病人可能有其必要性,但對絕大部份病人而言,若
其本身無胃腸吸收之問題,血液動力學各項參數正常,且藥物有適當之
生體可用率,口服藥物之效果應不遜於注射,有時甚或更佳。口服既方
便且安全,應是投藥途徑之最佳選擇 。無謂地打針、打點滴徒增加醫療
成本外,對病人可能無任何益處。
如所周知,吃飯時應適量,不宜過飽或枵腹。藥物之投與亦是如此,
劑量偏高容易導致毒性反應,劑量不足則作用低而無法達到預期治療目
標,適當劑量是影響藥物治療成敗之 一重要因素。一藥物可能有幾項適
應症,而針對不同疾病,其劑量可能各異。有些病人喜歡依照自己的感
覺擅自增減劑量,因求癒心切 ,一旦覺得藥物治療反應未達到自己所
預期,即加倍投與。反之,有些病人因害怕副作用,將劑量調低,此現
象尤其常見於慢性病病人。例如慢性哮喘之病人,常需以類固醇製劑控
制呼吸道之發炎反應,以避免哮喘之發作,但有些病人視類固醇如毒蛇
猛獸,輕則減量,重則拒服,寧可與急診處常相左右,對服用類固醇抵
死不從。此類未依醫囑服藥之行為,可能導致藥物治療之失敗。
許多病人在接受治療時,一旦黑白人生略有彩色跡象,即迫不及待
地馬上停止服藥。以為如此快速停藥 ,可以減少藥物攝取,因而大幅降
低副作用之發生。藥物治療一般有其療程,亦即治療多久以後,疾病可
適當緩解痊癒,而後可逐漸減量或停 止投與。若未完成一定療程即驟然
停藥,即使病情已某程度之緩解,疾 病可能復發,抗生素之治療尤其如
此。若病人中途驟然自行停藥,當病情惡化後再從新開始時,其治療可
能比原來更因難。若服藥有增減劑量或其他改變之必要時,須諮詢處方
醫師,不宜冒然行事。
在服藥問題上,病人最關心者可能是飯前或飯後,大部份藥物飯前
或飯後服用,一般不致於有很大影響 。有些藥物之生體可用率受食物影
響,作用顯著改變,或在空腹時療效較佳且對胃腸道無不良反應時,則
可建議飯前投與。食物對藥物吸收之影響,可分吸收速率與吸收程度兩
方面,在短時間內希望達到快速治療反應,須考慮吸收速率; 若長期之
藥物治療,吸收程度-即多少比率被吸收,則比較重要。 有時雖然藥物
之吸收受食物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