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总论
(上)
编者董原
目 录
概述1
地理学 14
地质学与地球化学 60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与核试验地质效应的研
1 地球科学总论(上)
概述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发生发
展。自远古以来,人类对地球上的自然现象,有过各式
各样的感受和憧憬,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思考和解释,为
生存和发展进行过各式各样的斗争。发展的需要和对知
识的追求,促使地球科学的出现和发展。
近代地球科学发轫于十八世纪末的欧洲。它的出现
使人类摆脱了对地球认识的宗教束缚。十九世纪末,出
现了一系列学科分支,逐步形成了地球科学的学科体系。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固体圈、水圈、气圈的物理结
构、化学组成和它们的形成演化规律与相互作用;研究
自然资源的分布与成因;研究自然灾害的原因和自然环
境的演变并对它们进行预测。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在其
它兄弟学科迅速发展的同时,地球科学也得到迅速的发
展,特别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使地球科学研究从
微观到宏观、从深度到广度都大为扩展。外层空间和行
星的研究使地球科学研究与天体科学研究互相呼应,环
境生态的研究使地球科学研究与生命科学研究携起手
来,共同为人类知识的扩张与生活的改善作出贡献。
旧中国的地球科学
早在四千年前,中国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已有当时
气象灾害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诗经》中有不少关于当
时物候的记述,并有大地不断变化的思想。《禹贡》代表
2 地球科学总论(上)
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著作。史籍中的《五行
志》《灾异志》以及更多的地方志中,有连续近二千年关
于旱涝风雹、物候异常、地震、陨石等记录。散见在诸
子百家著作笔记中涉及地学知识的记载和论述,更举不
胜举。中国最早发明了指南针和地动仪。这些都代表了
中国古代对地球认识进程中的光辉成就,只是尚未形成
科学体系。欧洲近代地球科学兴起后,中国相对地落后
了。
十九世纪后期,近代地球科学开始传入中国。最先
在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调查和气象等观测的,大都是一
些外国“探险家”、“开拓者”。十九世纪末,中国开始向
日本和欧美派遣留学生,其中有一些是学地学的。他们
回国后致力于地学人才培养和开办地学事业。一九○三
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地质门;一九一八年与矿冶门合并,
成为北京大学地质学系。随后一些高等师范学堂和大学
先后设立地理系、地学系、地质系、气象系,培养了一
批又一批地学人才。一九一六年,地质调查所成立;三
四十年代,一些省也成立了地质调查所。一九二八年,
前中央研究院成立了地质研究所和气象研究所。一九四
○年,前教育部地理研究所成立。从二十年代起,由中
国地学家进行的地质、气象、地理、地震、地磁等调查
观测和研究工作,逐步开展起来。由于军阀混战,特别
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使工作开展受到限制,发
展缓慢。到四十年代,中国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员仅 200
余人,气象工作人员不足百人。他们在经费不足、设备
简陋、野外工作安全难以保障的困难条件下,做出了可
贵的贡献,为中国地球科学研究事业奠定了基石。
3 地球科学总论(上)
新中国成立后地球科学的发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科学院在接收中
国大陆上原有地学研究机构的基础上,经过调整,于一
九五○年成立了地球物理研究所(简称地物所),一九五
一年成立了地质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一九五二年成
立了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一九五三年成立了地理研究所。
在此期间,一些在欧美留学的地学家回国参加各所科研
工作;同时,各所也选派了一批青年去苏联、东欧学习。
一九五五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学部以加强学术领导,地
学各所和生物学各所同属生物学地学部。
一九五○至一九五五年,正值中国恢复经济并进入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中国科学院地学各所全力投
入直接或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主要有:参加西
藏地区科学考察,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橡胶宜林地
考察,铁、煤、锰等矿藏的调查研究,地震历史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