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型公开课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型公开课课件

前人对此词的评价: 俞文豹《吹剑录》:“东坡在玉堂曰,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陆游《 老学庵笔记》:“……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在;而冠以“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 .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回首向来萧瑟处”,既是指回望方才的遇雨之处,也是对自己平生经历过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反思的结果是:“归去”。他所追求的并非外在的“身”的退隐,而是内在的“心”的退隐;所欲归之处,也并非家乡眉州,而是一个能使他敏感复杂的灵魂得以安放的精神家园。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 。 结句是篇中的主旨,也是苏轼诗歌的典型风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词人在历经挫折后,终于回归真我,体悟到生命的真谛。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此二句极有理趣,盖佳人之“无情”,乃因不知有墙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间带有普遍性与必然性“人世多错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词人一生忠而见疑,直而见谤,此际落得个远谪岭南的下场,不也正是“多情却被无情恼”吗?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运,在嘲笑世间一切的悲剧。 豪放派词的特点: 1、题材上:词在五代和北宋初年,题材狭窄,大抵不脱离离愁别恨,男女恋情之类。到苏轼手里,突破陈规,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是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入词。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转为广阔的人生。辛弃疾则进一步开拓词的境界,思想内容比苏轼的作品更为深广。苏轼的《念奴娇》写赤壁凭吊古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人物的神往,抒发了人生的感慨。这在以前的词中是少见的。而辛弃疾的《永遇乐》更抒发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同样写壮志未酬的感慨,辛词则更富社会内容。 2、语言上: 苏轼一改花间词人镂金描彩的作风,用诗句入词,偶尔也运用口语,每每放笔直书,豪迈奔放。写江山则乱石惊涛,写豪杰则雄姿英发,境界开阔,气魄宏大。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为词”,举凡经、史、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及可利用的口语都拿来为我所用,语言铿锵,感情强烈。《永遇乐》一词中,作者说古道今,议论国事,抒写情怀慷慨悲壮。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豪放词宗——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谥号“文忠”。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人称“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