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纺织服装.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一 节 旗袍的传统理念及 文化底蕴 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 一种服装 ,两边不开衩 ,袖长八寸至一 尺 ,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 。辛亥革命 以 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 良为:直领, 右斜襟开 口,紧腰身 ,衣长至膝下 ,两边 开衩 ,袖 口收小 。(摘 自 《辞海 中国素有 “衣冠王国”的美誉,在漫漫的历史长 河 中,历朝各代 的服饰均有不 同的典制规定和风俗 习惯 。由于儒家思想在古代 中国 占有主导地位 ,因 而 , 中国的服 饰形制 也被打上 了深刻 的儒 家 “烙 印 ”。儒 家重 礼仪 ,讲 求 中庸 之道 ,所 以,中 国的传 统 服饰始终以繁冗、宽博为主要特征。但 由于中国地域 辽阔,疆土广大,各地的民俗风情不同,衣着习惯也 各有迥异之处 。聚居在 中原和江南一带 的汉 民族不 断地受到异域 民族 的入侵 ,使汉 民族在服饰上受到 很多异族 的影响,而汉 民族 的着装 习惯也 同样对外 来 民族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中国的古代服饰基 本上是多民族服饰特征融合的产物 。 旗 袍 溯 源 在 中国古代服饰史 中,最主要 的服饰形式有 、“深 衣 ”和“袍 ”。 “弁服 ” 古代 的袍服 弁服的形制为上衣下裳分裁分制,取所谓 “上为 天,下为地 ”之意,是仅次于冕服 的较为正式的礼 弁 服 :弁 音 ,中国古时的一种帽子 。 冕 服 :冕 音 ,古代 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 的礼帽,后专指 皇 冠 。 图 古代弁服 服 ,因礼 冠“弁 ”,而 身着 衣 裳 ,故称 为弁 服(见 图 , 《诗 卫风》:“有匪君子,充耳琇 莹 ,会弁如星 。 弁的形制上锐小,下广大,若人之两手作相合状 ,根 据场合和用途的不同,有爵弁、皮弁、韦弁和冠弁之 分 。而 头 戴“冕旒 ” 、身着 衣裳 者 ,称 之 为 冕服 。弁 与 冕 自天子至臣僚均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尊卑, 即冕尊而弁次之。 深衣和弁服均为上衣 下裳之制 ,但弁服 的衣裳 上下不相连属 ,而深衣 的形制却是上衣下裳分裁而 合制 。《礼记 深衣篇》注:“名 曰深衣者 ,谓连衣裳而 纯 之采 者 ”;又注:“古者深衣 盖 有 制度 ,以应 规矩 ,绳 权 衡 。短 毋 见肤 ,长 毋 被 土 。续 衽 钩边,要缝半下。 袼之 高下可 以连肘 ,袂之长 短反诎 之及肘 ”。因此 ,其 长度大致在足踝间,较朝服为短 。深衣之制 ,上衣用 布 四幅 ,左右排 列缝 合 后 ,在 中腰 折叠 ,分为 前后;下 裳用布六幅,每幅又交解裁之为二,共计有十二幅。 故有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之说。深衣之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