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线粒体mitochondrion.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第四章 线粒体(mitochondrion) 任何一个生命体要进行新陈代谢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供应,这些生命活动包括运动、肌肉收缩、物质合成,冲动的传播、发光等。在真核细胞中,直接的供能物质是ATP。那么ATP是怎样合成的?这与细胞质中的一个细胞器有关。在细胞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微小器官,称为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中比较大的细胞器,达到光镜分辨水平。所以,在19世纪,80年代就被发现,当时看到线粒体的形状为线条形、颗粒状。因此,在1897年Benda命名为Mitochondria(vian)来自希腊文。 除原核细胞及真核哺乳类成熟红细胞外,,几乎所有需氧的真核细胞均有线粒体,它是细胞进行能量代谢的重要胞器,是细胞的氧化中心和动力站。形态线粒体的形态、大小、数量和分布,在不同细胞内变动很大,就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生理状态下也不一样。 形态:光镜下呈粒状、线状,但形态随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状态不同而变,如低渗或pH为酸性时,线粒体膨胀为颗粒状;人胚肝细胞的线粒体在早期为短棒状,晚期为长棒状等。 大小:直径一般为0.5-1.0μm,但骨骼肌中可有巨大线粒体,长达8-10μm。 数目:相差很大,代谢旺盛者线粒体多,如心肌、肝等,肝细胞平均含2000个,精子中少,仅25个。 分布:随细胞的形态而异,柱状细胞分布在细胞两极;球形细胞则为放射状排列。二、超微结构 电镜下线粒体是由二层单位膜围成的封闭膜性囊,内膜和外膜套叠构成囊中之囊,内外囊并不相通。 (一)外膜:outer membrane 单位膜:围包着整个线粒体,平均厚5.5nm,与线粒体内膜不连续,脂类和蛋白质的组成与内膜不同,却与内质网膜相似。 外膜含有多套运输蛋白质,这些蛋白质构成脂类双分子层上水溶性物质可以穿过的通道,孔径1-3nm,分子量在10000以下的物质均能通过。所以通透性高。 (二)内膜:inner membrane 单位膜:平均厚4.5nm,通透性小,只能让分子量150的小分子通过,或不带电分子,如:O2 ,CO2 ,H2O等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内外膜之间为外腔(膜间腔),它与嵴内腔相通,嵴内腔又称内腔。 (三)嵴 cristae 由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增加了面积,给大量的酶提供了附着面,也就提高了内膜上的代谢效率。 1.形态:2种 板层状嵴:人、高等动物细胞绝大部分为此形状,与长轴呈直角、相互平行,当代谢增高,也可变化为锯齿状,也有与长轴平行排列,即纵行嵴,如神经细胞。 管状嵴:低等动物多为此形状。 有些细胞兼有两种形状的嵴,如肝细胞;有的可为全嵴或半嵴。 2.数量:与细胞氧化代谢成正比。 (四)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 通过电镜负染色技术和生化方法分析观察,见到内膜和嵴膜表面并非光滑,而有更精细的结构,即与膜面垂直规则排列着许多有柄小球体,为线粒体基粒,也可称为嵴球体,估计每个线粒体有1万~100万个。 每个基粒由三部分构成: 1.头部:露出膜面,亲水(可溶性蛋白质,10条多肽),实质是对Ca++、Mg++ 依赖的ATP酶。 2.柄部: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对酶活性的抑制先作用于基片再由其传递到头部。 3.基片:嵌在膜内的疏水蛋白,4条多肽,可能具有调节酶活性的功能。 所以,线粒体的基粒是ATP酶复合体,可使ADP磷酸化为ATP,是磷酸化的关键装置 。 (五)基质:matrix 充满在内腔,液体状无定形物质,具一定的pH和渗透压,含可溶性酶、DNA、RNA、核糖体外,还含有一些电子密度很高的颗粒,称为基质颗粒(matrix granules),又称致密颗粒,主要由磷酸脂蛋白组成,并含有Ca++、Mg++、P等元素。有人认为,基质颗粒是Ca++、Mg++等二价阳离子聚集的场所,很可能具有调节线粒体内部离子环境的功能。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及酶系的分布 水、蛋白(占线粒体蛋白总量的50-70%),主要分布在内膜上。脂类:以磷脂为主要成分,卵磷脂、脑磷脂、心磷脂、但胆固醇含量少,主要分布在外膜;心磷脂是内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肌醇是外膜的重要组成成份。二酶系分布 线粒体功能高度复杂和专一性,是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的,尤其突出的表现在其酶系分布上。线粒体是含酶最多的胞器,多达120种以上的酶,基质和内膜上含酶较多,其中氢化还原酶37%,连接酶10%,水解酶9%,这些酶大约组成了25种以上不同的酶系。 1.基质 蛋白合成的酶系 可溶性酶 DNA合成复制的酶系 三羧酸循环酶系 2.内膜(嵴膜)上 含酶最多,主要为二组 一组: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