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

中医药在慢性乙肝治疗中应用郭秀平,副主任医师, 1990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2005年获得山西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太原市传染病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一科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工作18年,对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有深入认识,尤其在中西医结合对乙型、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面,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以及对重型肝炎的诊治方面有独到之处。在国家级、省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病机错综复杂、病情极易反复、并有一定传染性、临床上难以治愈的疾病,与肝硬化、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危害着人类身心健康。近年来,在乙型肝炎治疗方面,中西医均有不断深入的认识,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病治疗方面更有了长足进展,尤其在增强免疫功能及抗肝纤维化方面取得巨大成绩。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症候分型 1.湿热中阻证: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 2.肝郁脾虚证:临床表现为胁肋胀满疼痛,胸闷太息,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纳食减少,口淡乏味,脘痞腹胀,午后为甚,少气懒言,四肢倦怠,面色萎黄,大便溏泄或食谷不化,每因进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加重,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脉沉弦。 3.肝肾阴虚证:右胁隐痛,腰膝酸软,四肢拘急,筋惕肉跳,头晕目眩,耳鸣如蝉,两目干涩,口燥咽干,失眠多梦,潮热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色晦暗,毛发不荣,牙龈出血,鼻衄,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舌体瘦,舌质红、少津,有裂纹,花剥苔或少苔,或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 4.瘀血阻络证:面色晦暗,或见赤缕红丝,两胁刺痛,肝脾肿大,质地较硬,蜘蛛痣,肝掌,妇女行经腹痛,经血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5.脾肾阳虚证: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精神疲倦,面色不华或晦黄,少腹腰膝冷痛,食少脘痞,腹胀便溏或晨泄,完谷不化,甚则滑泄失禁,小便不利或余沥不尽或尿频失禁,下肢或全身浮肿,甚则水膨,阴囊湿冷或阳屡,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或滑,脉沉细弱或沉迟。 以上所列举证型都具有自觉不适症状突出、体征明显特点。但临床上还有很多患者无明显不适感觉,外表看无任何体征,只有经化验检查才能发现病情不断进展,中医辨证处于“无症可辨”情况,遇到此类患者,往往需要结合患者肝功能、B超情况以及体质因素考虑用药。 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治疗 中医药治疗肝炎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辨证论治及个体化给药,遇到症候特点明显,不适症状较多的病人,采用疏肝理气、清热化湿、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温阳健脾等治法遣方用药治疗,当症状不明显时,可以结合现代医学化验及药理学实验成果作为用药的参考,以下是近年来经药理学证实的常用思路: 1.调控免疫:许多中草药对免疫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其中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黄连、黄柏、黄芩、栀子等;能提高白细胞数量及促进其吞噬功能者有灵芝、蘑菇、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金银花、补骨脂、山芋肉、女贞子、生地、鸡血藤、元参、益智仁、苡仁、紫河车等;能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及提高其转化率者有白木耳、黄芪、淫羊霍、五味子、茯苓、桑寄生、红花、丹参、王不留、黄连、黄芩、蒲公英、地丁、水牛角、金银花等;能促进抗体形成或延长其半衰期者有鳖甲、元参、天冬、麦冬、沙参。肉桂、仙茅、菟丝子、锁阳、黄精,人参等;能抑制抗体形成的有大枣、黄芪、甘草、大黄、桃仁、牛膝、生地、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解裂免疫复合物的有柴胡、葛根、竹叶、防己、秦艽、徐长卿、?莶、茜草等。 2.降酶: ALT升高时,可以考虑应用疏肝理气、清肝泄热、健脾益气、,气血双补、活血化瘀、祛风解毒、清热利湿、酸收、泻肺等中草药治疗。 3.调整蛋白:①提高白蛋白:因白蛋白降低和虚证有关,故多用补益法。对有轻度白蛋白降低者,在口服辨证论治中药基础上,加水牛角粉:1.5g,2次/日:有重度白蛋白降低者,再加用三七粉1.5g,2次/日。②降低球蛋白:球蛋白中主要是γ球蛋白升高,对有γ球蛋白轻度升高者,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重度γ球蛋白升高者用三棱、莪术、茜草、?莶、萆藓等药物。 4消退黄疸:慢性肝炎黄疸可用丹参,赤芍、大黄、葛根以及行气破血药等。 展望我国中医药治疗乙肝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常显示其特有的优越性。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前景广阔,但须注意慢性乙肝必须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根本,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把辨证分型和现代医学分段治疗紧密结合起来,中医辨证分型和西医检测指标相互参照,使中医辨证分型有一个量化标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结合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为慢性乙肝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