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敦煌壁画看传统家具(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敦煌壁画看传统家具(下)

从敦煌壁画看传统家具(下)胡床与椅凳演变 东汉末年,随着佛教东传带进的名叫“胡床”的坐具,在敦煌壁画中也有表现和描绘,敦煌257窟西壁中层北魏鹿王本生与须摩提女缘品中就有两妇女同坐在交叉腿的胡床上,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胡床的形象资料。该胡床和普通床榻的形制截然不同,可谓别具一格,足以证明当时已出现了垂足坐的形式。它的做法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做轴,以利翻转折叠,上横粱穿绳以容坐。胡床为北方少数民族所创,古代多称北方少数民族为胡人,因名“胡床”。《演繁露》说:“今之交床,制本自虏来,始名胡床。”隋朝时,改名为交床。唐代穆宗以后又称“绳床”。胡床原来并无靠背,形如今天的马札。宋代《清异录》卷下说:“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绳带以容坐,转宿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或侍朝野顿,扈驾登山,不能跋立,欲息则无所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这时的胡床,有可能是带靠背的了。古文献中有关胡床的描述很多。如《搜神记》说:“胡床,戎翟之器也”《风俗通》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操与马超战,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掩至,操急,犹坐胡床不起。张?等见事急,引操如舡,得渡”。南朝粱庚肩吾咏胡床诗云:“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初征。何如淄馆下,淹留奉盛明。”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到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象。这些图象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子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子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子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描绘的禅僧屈足坐在带扶手、靠背的椅子上。此椅四足,面上扶手与后背的立柱与四腿一木连作,两条后边柱顶端有平直的搭脑,造形已与后来的扶手椅相差无几。尽管它具备了椅子的形象,在众多学者的称谓中仍称其为“坐胡床的禅僧”。还把它称为“胡床”。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 隋朝时把胡床称为“交床”和“绳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带靠背的胡床即今之交椅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 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唐代诗人杜甫在《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大诗人李白《吴王舞人半醉》诗:“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宴吴王。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该诗说的很明白,西施带着醉意跳了几回舞后,娇柔无力地嘻笑着倚靠在东窗下嵌着白玉的床上。既然可倚,肯定是椅子。 “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敦煌壁画196窟西壁晚唐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有三人并坐,前两人坐在扶手椅上,而第三人却坐在圆凳上。61窟五代经变图之方便品中,有三人共同观看乐舞,前两人坐在独坐茵席上,后一人踞居坐在扶手椅上。此扶手椅与前述196窟的两件扶手椅形制基本相同。寺庙内较高贵的椅子形象要以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 凳类家具在敦煌壁画中也有描绘。大体分为三种,257窟南壁后部中层北魏沙弥守戒自杀缘品中有两位妇女坐在方凳上,另在196窟西壁晚唐劳度叉斗圣变中也有坐方凳的情景。这种坐具在唐代以前也被涵盖在胡床的概念之内。 敦煌壁画中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