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吃药-医生及药品说明书听谁
吃药:医生及药品说明书听谁以前,从医院拿回药,很少有人认真看说明书,只要知道一天吃几次,一次吃多少就可以了。现在不然,人们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在医生开具处方后,很多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前往往还要对说明书仔细研读一番。如此一来,以前很少碰到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
医生和药品说明书“打架”,患者犯了难
前两天,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带着患有感冒的孩子去看病,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嗓子红肿,便在处方上开了口服青霉素。回家后,这位家长像往常一样在给孩子服药之前认真阅读了一下药品说明书,这一读,让她犯了难: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而孩子是否“对青霉素过敏”她并不知道。在她的印象中,要想知道青霉素是否过敏就得做皮试,可医生对此并没有要求!是口服青霉素药物不会引起过敏反应?那为什么又要在说明书上作提醒?这药是吃还是不吃?
采访中,记者还碰到另一位“较真”的女士:前些日子,她嗓子红肿疼痛,去医院看病希望医生给她开点消炎药。大夫听她描述完症状后给她开了抗生素“诺氟沙星”。这位女士回家服药前阅读了说明书,只见上面写着“主治泌尿系统感染、肠道感染、生殖器官感染等”,她糊涂了:说明书上可没说它能治呼吸系统感染啊!犹豫再三,深知药物利害关系的她还是没敢吃医生开给她的药。
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一位姓周的患者到某医院内科看高血压、糖尿病。医生说给他换一种新药,叫“博苏”,同时还给他开了降血糖药“达美康”,到家后,患者先阅读“博苏”的说明书,看了“注意事项”后不由得愣住了,上面写着:“......糖尿病病人或低血糖病人慎用”。一位上了岁数的心脏病患者出院后带回一大包药,其中有一种是降压药“开博通”。他阅读了该药长长的说明书,发现此药应在饭前一小时服,他很奇怪:住院期间服这种药,护士可都是饭后与其他药一起拿给他吃的。莫不是饭前饭后无关紧要?可说明书白纸黑字写得明白:饭前一小时服用。碰上这类事情的患者心中都有一个疑问:医生看不看说明书?医生会不会开错药?
“灵活”不等于“随意”
面对一些患者对医生处方的质疑,采访中,一些医生表示,尽管时下有些医生的处方的确存在问题,但在医生和药品说明书之间,原则上,患者还是应该听医生的。临床用药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仅仅依照药品说明书来开药是当不了医生的。事实上,除了药品说明书,他们还会依据自己的临床经验以及药理学、药物学等知识来灵活选择用药。例如,老年人由于肝脏代谢能力和肾脏清除能力减退,用药时如果使用普通成年人的剂量易产生毒副作用。因此,老年人除用维生素、微量元素、消化酶等药物可与一般人剂量相同外,其他药物用量应低于普通成年人,不应盲目按药品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使开处方莫忘合理规范用药
用的确,药品说明书或许不是医生开药的惟一“依据”,但在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的呼声下,医生是否也应该给予药品说明书应有的重视呢?因为,药品说明书不仅仅能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药品,更重要的是它还担负着保障安全用药的职责。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医学博士赵戬对记者说,药品说明书的撰写都要经过严格的讨论,每一个字、每一句的表述都要有科学验证做依据,并且“说明书”还要随着药学科研的进展随时进行修改,因此,可以说药品说明书是一个最全面也是最基本、最安全的用药指导性“文件”。但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医生并不认真阅读说明书,在开具处方(尤其是门诊处方)时存在着某种“随意”的成分。
就拿口服青霉素药物来说,据北京友谊医院药剂科主任王晓华介绍,1988年,卫生部曾作出过一个规定,口服青霉素药物只要做过一万例过敏试验,证明没有问题的就可以免做皮试。但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1999年6月28日发布文件明确指出:1999年10月1日后,各类已进口的口服青霉素V钾制剂和阿莫西林制剂的包装、标签和中文说明书以及相关宣传材料,不得再出现服用前免皮试字样。也就是说,临床医师在给病人处方和药师发药给病人时,都必须向病人说明,口服各种青霉素制剂都应和注射青霉素制剂一样,必须先做皮试。
文件发出后,不少口服青霉素药物的说明书很快作了“调整”,明确标上“青霉素过敏者禁用”等字样。但一些医生依然“我行我素”,生活中,没有做过皮试,不知道自己是否对青霉素过敏而口服青霉素药物的患者大有人在。北京友谊医院儿科胡彦宏主治医师对记者说,医生在给患者开药(尤其是青霉素类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之前,通常要详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经综合判断后才能开具处方。如果患者自己对用药过敏情况不清楚的,医生或要求患者去作皮试等过敏试验或尽量选择那些引起过敏反应较小的药物。那种不问药物过敏史就给患者开药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药剂科甄健存主任告诉记者,在他们医院,药房只有看到药物处方上标有青霉素过敏反应“-”(阴性)时,药师才可以给患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