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课探索世界的真理复习
复习提问:唯物论(篇子上)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 3、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目标 1、唯物论易混易错知识 2、经典错题回放 3、高考题练习提高解高考题的能力 4、整理总结及归纳 考纲在我心 考纲展示 高频考点 1.物质决 定意识 (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1个概念:意识。 2条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1个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对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3个特征: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意识的 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 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考查方式:问答题 易错辨析 1.(2015年新课标全国文综Ⅰ,21①)人的意识决定了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辨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影响而不是决定实践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2.(2015年重庆文综,3B)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辨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意识所独有的,机器人不具有意识,所以没有主观能动性。 3.(2015年江苏政治,27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辨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但必须通过实践,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4.意识是对客观对象本质的、正确的、直观的反映。 辨析:意识既可能反映事物的现象,也可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反映;既可能是直观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反映。 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 辨析: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经典高考题错题回放:8.(2014山东)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握并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对象国资源,充分考虑其文化传统、消费习惯、审美标准,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精品。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处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6分) ①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顺应国际传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 ②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对象国的资源和条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③我国在对外文化传播过程中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推出了越来越多的文化精品。 5.(2014浙江)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分) 做题要求: 1、自主按照解题方法做5分钟 2、小组互评互讲修正答案3分钟 3、小组推荐一名最佳答题者展示答案5分钟 4、两个小组pk答案,优胜者加分 ①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佐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4分) ②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的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4分)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2分) 1、整理归纳及总结 2、作业:高考卷4题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3、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4、认识具有差异性的原因 实践: 1个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3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种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 1对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①认识具有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SY∕T 6540-2021 钻井液完井液损害油层室内评价方法.pdf
- 第18课 《我的白鸽》课件(共46张PPT).pptx VIP
- 2025-2030中国裹粉市场动向追踪与企业经营发展分析研究报告.docx
- 精品解析: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工艺评审报告、评审意见汇总表 .docx VIP
- 延安市各区县地表水系图.pdf VIP
- 初一语文语文朝花夕拾名著阅读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pdf VIP
-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四单元 第0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任务单).docx VIP
- 土地增值税清算与最新土地增值税反避税应对实务.ppt VIP
- 双能量CT临床应用指南.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