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致良知教:王阳明.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讲 致良知教:王阳明

陽明學之特色 王陽明晚年揭示“致良知”學說,指出這是他最成熟、舞弊病的教法,可見該學說在陽明自己看來是極為可靠的。就其實際內容而言,王陽明所提出的致良知教是孟子學精神及系統的最高峰。古往今來,沒有如此徹底、純粹而精熟的成人立德之教,陸象山都未能達到如此的化境。或者,至少在學說體系的成立、分解、解說和開展方面,王陽明所達到的高度是歷來學者難以企及的。 陽明學之特色(續) 正如此上所言,王陽明的致良知教是一個自我圓融、且能真的相應於道德生活的本性(內聖、成德)的教法,的確是一代大教。但是其缺點也是明顯的,亦即在政治意識、歷史文化大傳統意識方面有所不足,且在天道論方面也有不夠之處。所有這些, 都為陽明後學走入末流埋下了伏筆。 陽明學在歷史上的影響 《明儒學案》在姚江學案後有浙中王門、江右王門、南中王門、北方王門、粵閩王門、泰州學案乃至東林學案等,所有這些都受到王陽明的直接影響,有明一代,思想界幾乎可說是陽明學的天下。 王陽明學說不但在明代一朝有莫大影響,其對後世中國影響甚巨。就政治而言,蔣介石、毛澤東等都受到王陽明的強烈影響;就學術而言,熊十力等人就受到陽明非常大的影響。 陽明學在歷史上的影響(續) 陽明學不但影響了中國,更影響了整個東亞(尤其是日本),據說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武士道精神等都受到陽明學的強烈影響,甚至當今的日本右翼(所謂強硬分子)也是陽明學說的信奉者。 第八講 致良知教:王陽明心學 中國哲學史(下) 王林偉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 本次課程內容 阳明之生平和著作 王阳明之生平 王阳明之著作 阳明之思想:原著選讀 陽明學问大略 《大学问》略解 傳習錄:致良知教 阳明思想之特色及地位 阳明學之特色 阳明在历史上的影响 阳明之生平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諡文成。 其生平事蹟,據《明儒學案》,簡述如下: (1)先生娠十四月而生,祖母岑夫人夢神人送兒自雲中至,因命名為雲。五歲不能言,有異僧過之,曰:「可惜道破。」始改今名。豪邁不羈。十五歲,縱觀塞外,經月始返。十八歲,過廣信,謁婁一齋,慨然以聖人可學而至。登弘治己未進士第。 阳明之生平(續一) (2)授刑部主事,改兵部。逆瑾矯旨逮南京科道官,先生抗疏救之,下詔獄,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丞。瑾遣人跡而加害,先生托投水脫去,得至龍場。瑾誅,知廬陵縣。歷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升南京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時虔閩不靖,兵部尚書王瓊特舉先生,以左僉都御史巡撫南贛。未幾,遂平漳南、橫水、桶岡、大帽、浰頭諸寇。己卯六月,奉敕勘處福建叛軍,至豐城而聞宸濠反,遂返吉安,起兵討之。宸濠方圍安慶,先生破南昌,濠返兵自救,遇之於樵捨,三戰俘濠。 阳明之生平(續二) (3)武宗率師親征,群小張忠、許泰欲縱濠鄱湖,待武宗接戰而後奏凱。先生不聽,乘夜過玉山,集浙江三司,以濠付太監張永。張永者,為武宗親信,群小之所憚也。命兼江西巡撫。又明年,升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嘉靖壬午,丁塚宰憂。丁亥,原官兼左都御史,起征思、田。思、田平,以歸師襲八寨、斷籐峽,破之。先生幼夢謁馬伏波廟,題詩於壁,至是道出祠下,恍如夢中。時先生已病,疏請告。至南安,門人周積侍疾,問遺言。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復何言!」頃之而逝,七年戊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也,年五十七。 對陽明之生平的考訂,請見《王陽明年譜》。 阳明之著作 收錄較全的版本: 王陽明:《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阳明之畫像 陽明學问大略 據黃宗羲《明儒學案》,陽明之學問思辨道路大略如下: 先生之學,始氾濫於詞章,繼而遍讀考亭之書,循序格物。顧物理吾心終判為二,無所得入,於是出入於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處困,動心忍性,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學凡三變而始得其門。自此之後,盡去枝葉,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為學的,有未發之中,始能有發而中節之和。視聽言動,大率以收斂為主,發散是不得已。 陽明學问大略(續一) 江右以後,專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習不慮,出之自有天則。蓋良知即是未發之中,此知之前更無未發;良知即是中節之和,此知之後更無已發。此知自能收斂,不須更主於收斂;此知自能發散,不須更期於發散。收斂者感之體,靜而動也;發散者寂之用,動而靜也。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無有二也。 陽明學问大略(續二) 居越以後,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時時知是知非,時時無是無非,開口即得本心,更無假借湊泊,如赤日當空而萬象畢照,是學成之後又有此三變也。 案:此即所謂前三變與後三變。前三變以入門:從文藝詞章到朱子之格物是一變,從朱子之格物到入於佛老是二變,從佛老到聖人之道是三變。入門後又有三變:默坐澄心、收斂為一變,江右之致良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