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6月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2012
第15卷第3期 JoumalofXi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ocialSciencesEdition) V01.15 No.3 。
《李十三十大本》语法现象札记
徐朋彪
(西安石油大学 党委宣传部 ,西安 710065)
摘 要: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 《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
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本文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局印刷之 《李十三十
大本》为底本,分 “着”的用法、趋向动词 “起去”、“把”字句与 “教”字句的套合句式以及助词 “来”四部分展开讨论,
揭示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些语法特点。
关键词:李十三十大本;关中方言语法;碗碗腔;着 ;起去;来 ;“把”“教”套合句式
中图分类号 :H1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777X(2012)03—0029—04
李十三,原名李芳桂,乳名鹏,字林一,号秋岩, 整理、校勘、注释了李十三的剧本,并已出版发行,甚
又号鹫峰,行二,乾隆十三年 (1748)出生于陕西渭 是欣慰 。
南县蔺店乡李十三村,死于嘉庆十五年 (1810),是 李芳桂一生生计艰难,长期在乡村教书度 日,与
清代乾嘉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十 农民有天然的联系,对他们的语言非常熟悉。反映
三”是李芳桂出生的村名,村名是根据他的始祖排 在他的剧本中,则语言十分 口语化、生活化,关中尤
名而得名。李芳桂逝世后,人民群众为了表示敬重, 其是渭北的方言俚语俯拾皆是,是研究清代关中方
以原籍地名作为对他的美称。E111《李十三十大本》是 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笔者不曾对 《李十
李芳桂为碗碗腔皮影戏写的剧本集。二百多年来, 三十大本》做过系统研究,只是在闲暇时粗读过一
由于各种原因,未梓印发行,只是抄本流传。李中槐 遍而已,现将一些零星的关于语法的随感逐条记下,
的手抄本,据说现仅存 《如意簪》和 《白玉钿》的合订 札记成文,求教于各位通家。
本,笔者未见到。陕西省文化局于 1958年编印的
一 、 “着”字的用法
《陕西传统剧 目汇编》(丛书)将李芳桂的作品收入
《华剧》《汉调二簧》等分册里,此次是根据李晏清的 “着”字在 《李十三十大本》中用法甚多,兹举例
手抄本排印的。因为当时印量少而未广为流传,陕 释义如下:
西省图书馆有收藏。本文分析以渭南市临渭区文体 (一)表达 “教、使”义。日本学者志村 良治称之
局内部印刷的 《李十三剧作集》为据,包括十大本 为 “着”的使役用法,认为 “由 ‘附著 使……附著
(《香莲佩》《春秋配》《十王庙》《玉燕钗》《白玉钿》 上’的意思进行类推,产生了 著‘’的使役用法,如
《紫霞宫》《万福莲》《蝴蝶媒》《火焰驹》《清素庵》) 我‘不可着汝这般底,向后去别处打风颠去也’(《祖
和三个小戏 (《古董借妻》《四差捎书》 《玄玄锄 堂集》l5)。” 张相把 “着”的 “教、使”义与 “命令
谷》)。 这些剧本至今仍盛演不衰,广为流传。文 辞”的用法分列。l4依笔者看来,这两种用法其实是
章初稿写成后得知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王相民教授 相通的,当归为一类,“教、使”义本来就含有祈使命
收稿 日期:2011—10—25
基金项目:香港政府资助局立项课题 《当代关中方言的调查及声母、介音演变研究》(440808);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
金重点项 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