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扩展线位移法快速实现机器人末端线速度规划.pdf
机械设计与制造 第9期
176 MachineryDesignManufacture 2016年9月
扩展线位移法快速实现机器人末端线速度规划
陈琳l,2,倪崇琦1,戴骏1,潘海鸿啦
(1.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2.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将用于数控机床的扩展线位移方法引入到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末端运动线速度规划算法中,以提高机器人末端
运动线速度控制效率。该算法借鉴数控机床中将刀具实际运动线速度与编程指定速度相互关联的扩展线位移方法思想,
将机器人末端运动线速度转换为机器人运动矢量合角速度最终实现机器人末端运动线速度规划。通过搭建的机器人实
验平台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扩展线位移方法在机器人末端沿直线轨迹和圆弧轨迹运动时的实际合角速度与
理论推算合角速度基本一致,实际关节角速度与理论关节角速度趋于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机器人末端线速度
轨迹规划。
关键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末端运动线速度规划;扩展线位移法;矢量合角速度
中图分类号:THl6;TI:r2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3997(2016)09—0176—04
ofRobotTerminaI Extension
Velocity
RapidPlanning Through
Linear Method
Displacement
CHEN
Linl,一,NI Junl,PAN
Chong—qil,DAIHai—hon91’2
ofMechanical of
530004,China;2.GuangxiLaboratory
(1.College Engineering,GuangxiUniversity,GuangxiNanning Key
530004,China)
Technology,Guangxi
ManufacturingSystemAdvancedManufacturing Nanning
Abstract:Tothecontrol end extensionlinear method usedin
ofthe robot,the widely
improve efficiency ofthe displacement
multi-axisCNC WaS inthe serialrobotterminal The tookthe
machiningadopted6R velocityplanningalgorithmalgorithm
theextended method whichCanbeusedtomolcecorrelationbetweentheactu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国海岛规划的程序控制研究.pdf
- 我国海洋规划历程及完善规划发展研究初探.pdf
- 我国玩具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基于1990-2013年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pdf
- 我国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比较研究——基于各地“十二五”规划的分析.pdf
- 我国研究型大学师生对博士质量现状的评价——基于五所高校的调查.pdf
- 我国研究型大学数学博士的就业和职业迁移特点——基于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数学博士的样本分析.pdf
- 我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贡献有多大--基于2013年核心期刊论文参考文献的实证分析.pdf
-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培养的路向与启示——基于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比较分析.pdf
- 我国第一位细菌学博士——余(氵贺).pdf
- 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