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器乐作品中象征性引用
器乐作品中象征性引用[摘 要]日本音乐学者渡边曾说,我们在音乐中不是在听声音本身,而是在把握声音所意味着什么。音乐体验的真正对象不是单纯的声音本身,而是通过声音所感受它所意味的东西。音乐的象征所固有的暗示本质,弥补了其它艺术门类“词不尽意”等对思想意蕴的局限,因此象征手法作为一种“隐秘的体现艺术”受到了浪漫主义作曲家的追捧。
[关键词]象征 引用 马勒 勃拉姆斯
一、自我引用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说过:“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从这种源自过去,迎面走来并传承给我们的东西中理解自己。[(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一补充与索引(修订译本)[M].洪汉鼎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70页。]与此同时,作曲家借用自己以往的作品,也成为了萌发新作品的源泉。
1、 就曲调而言
勃拉姆斯最著名的歌曲涉及出现在1879年完成的《G大调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Op.78的终曲中。这里的主部主题引用了他1873年编配的《克劳斯格罗斯的雨歌》和《回声》Op.59中的第三和第四曲。
此曲终乐章的主题旋律显现为不对称,旋律音不在主和弦上,并以此为动机发展贯穿全曲。勃拉姆斯曾在一封信中写道:“这首终曲仅需演奏一次就足以体现价值了。”它象征着一个美好、温柔的雨夜带来了一份恰意的心情。这个乐章采用回旋曲式,作为《回声》开头的首部主题。(见谱例1)
谱例1:
第三乐章乐章象征着作曲家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正如《回声》所暗示,终曲表明了恰当地间接应用歌曲和小调的结果。当柔版主题开始时,也希望重新回到某处演奏完,试图减轻终曲的阴郁,作为第二间插段突然出现,但是青年的经历永远不能被重新点燃。因爱人故去,而产生的失落感,悠扬的旋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记得挥之不去的声音《回声》,并从不回避衰老和死亡的必然性,只有全盘接受。因此,这个主部主题不能避免,其余的乐章也必须加入它。这是这一乐章在全曲中是最感人的部分。
2、 就歌词而言
马勒曾说,抽象的问题仍然没有远离作品的纯音乐轨道。他在《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的再现部引用了《亡儿之歌》中的第一首歌曲“辉煌的太阳正在升起”。歌词大意是:
此刻太阳即将升起,辉煌明亮,仿佛没有不幸在夜晚降临。
这不幸仅降临于我,而太阳照耀每一个人。
你不必把夜晚拥入怀里, 你必须让黑夜融入永恒的光明。
我家的小羊羔走了, 去迎接世上欢乐的光明。
此曲的歌词是德国诗人吕克特为哀悼亡儿而作的诗。1906年马勒的爱女不幸夭折,他在悲痛中曾哀叹:“爱女之死,实为此曲预悼之故。”开头的乐句悄悄潜入,起初迟疑不决,旋律线那持续的弱拍和富于表现力的倚音营造出思慕与断肠的效果。曲中的母亲刚刚经历丧子之痛,彻底未眠的她看到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发现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周围环境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她却失去了心爱的孩子,她哀叹为何不幸偏偏降临在她的身上。爱子逝去生活仍需继续,她需要走出黑暗,迎接新的光明。歌词中“黑夜”象征着死亡、悲哀的气氛;而对于“光明”和“太阳”的强调象征人类灵魂得到复活、永生;把“小羔羊走了”比作自己的亡儿,从更深层透露着马勒“世界和梦”的深刻主题。这首歌词精妙的比喻不仅象征着马勒对于生、死的双重渴望,而且还预示了这部交响曲更深刻的宿命的意义;体现了马勒对宇宙间最重要的两个对立世界的理解和阐释,它也成为马勒自身悲剧命运的象征。
二、采用民歌
勃拉姆斯在早期三首钢琴奏鸣曲创作的期间,虽然是器乐作品,却受到同时期歌曲创作的影响。在《C大调钢琴奏鸣曲》OP.1第二乐章(变奏曲)中,勃拉姆斯引用了民歌《晚上的问候》的主题作为爱情的象征。1829年他仿照民歌的风格写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曲谱,并注明这首歌是“下莱茵地区的民歌”。乔治勃扎斯称这种具有标题性内涵的乐章为“勃拉姆斯的无词歌”。
在作品中采用民歌的主题,表明音乐内容与民歌的关系。第一段歌词:
领唱:月亮悄悄升起,
合唱:青青的一朵花,
领唱:穿过银白色的云彩奔向天空,
合唱:青青的一朵花。
玫瑰在幽谷,
少女在厅堂,
啊,国色天香。
这首歌曲勃拉姆斯是按照变奏曲的结构写成的。第一变奏中“月亮”象征着对遥远地方恋人的思念,“穿过”和“奔向天空”,象征着女主人公迫切期待与恋人相遇的热切心情,以及女主人公对待坎坷爱情坚韧的品质;第二变奏中“小娇娘”强调象征了对“佳人”的眷恋和热爱;第三段的歌词歌颂了忠诚的爱情。最后在尾声中安静的结束,并在低音部不断反复C音,象征着夜晚教堂里的钟声。虽然奏鸣曲超越了其公认的文学附属的范围,但是歌曲的参考点却指向了一个隐藏的标题性正文。正如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说:“对我来说,民歌就是一种标题。”[钱仁康.勃拉姆斯笔下的标题性音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01期:第55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