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提升城里人幸福指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休闲农业提升城里人幸福指数

休闲农业提升城里人幸福指数每到周末或节假日,北京城里的车和人就少了许多。人都去了哪?我们不妨到京郊看一看。在这里,三五知己在乡村小店品尝着特色的农家菜,把酒言欢;一家子在采摘园里采摘着新鲜的瓜果,其乐融融;情侣们漫步于观光园,观赏农田美景,情意绵绵……市民的美好生活从这里开始—— 农业,国之根本,民之基础。在“十一五”时期,北京在定位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下,开发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美学和文化多功能成为新的亮点。随之,休闲观光农业、科普示范农业、景观农业、创意农业等等新的农业概念词语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曾说过:“北京农业虽然是统计中的少数,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数。”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北京农田总服务价值为120亿元,其中生态价值90亿元,是产品价值的3倍,北京森林生态服务价值高达2100多亿元。 首都是国际化大都市,常住人口近2000万,人均GDP已超过1.2万美元,休闲消费市场广阔。近几年来,北京市通过新农村建设和“5+3”等工程的实施,郊区农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乡村环境和交通条件明显改观;特别是北京提出沟域经济以来,古北水镇、希望小镇、汽车营地、中芬生态谷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给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乡村旅游 ——区域特色当“主角” 1993年,依托神堂峪自然旅游风景区,怀柔区官地村几个村民搞起了民俗接待,是他们让城里人真切感受到了游山玩水、吃住农家的乐趣,成就了“京郊民俗旅游第一村”的名号。随后,北京市乡村旅游像雨后春笋一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不断发展起来。如今的京郊“乡村游”已经发展出农村新面貌游、生态观光休闲游、红色教育游、瓜果采摘游、民俗风情游、自然景观休闲游等多种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京郊旅游依托北京这一中国最大的个人与团体旅游消费客源地,消费腹地的经济实力毋庸置疑。 一到周末,到延庆柳沟吃“豆腐宴”、到怀柔渤海吃虹鳟鱼、到密云水库吃水库鱼成为了城里人一饱口福的“胜地”,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乡村旅店的兴起,以吃喝玩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成为北京市休闲观光农业迈出的第一步。2011年北京乡村游客流与消费情况的调查显示,依托自身优势开展特色旅游项目的村庄更受青睐,占客流总数的近40%。这些乡村不仅在传统节日里用浓厚的民俗气息吸引游客,在平日里也积极开展特色乡土文化活动,如延庆县柳沟村远近闻名的“豆腐宴”、昌平康陵村的春饼宴、大兴留民营村的“千人饺子宴”、平谷区雕窝村的“文玩核桃”、怀柔杨树底下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敛巧饭”、门头沟千军台和庄户村的古幡会,不少村庄都开发出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项目,不仅山水宜人,更有别具一格的创意。 在乡村旅游的定位中,针对乡村旅游存在的同质化问题,2007年,北京有关部门对郊区各区(县)的旅游产业区域特色进行了细致调查、认真研究,明确了各个区县旅游特色的清晰定位:房山区为“北京祖源、休闲胜地”,大兴区为“绿海甜园”,通州区为“滨水新城、漕运古镇”,昌平区为“温泉胜地”,怀柔区为“不夜怀柔”,平谷区为“休闲绿谷”,密云县为“渔乐圈”等。这些“一区(县)一色”的定位,为乡村旅游的结构优化与品质升级确立了方向。 同样在2007年,为了提升乡村旅游规模、档次和品牌,北京市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休闲农庄”、“生态渔村”、“乡村酒店”、“山水人家”、“国际驿站”、“采摘篱园”、“民俗风苑”、“养生山吧”8种全新的乡村旅游业态概念。并在《北京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中制定出了8个北京市地方标准。 连续五届评选出的53个“北京最美的乡村”成为城乡交流互动的“窗口”,引导着京郊的乡村以生产方式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文明化、人居环境的生态景观化、人文精神的时代化不断吸引市民前来观光、休闲。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共有207个市级民俗旅游村,13907个民俗旅游农户,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户9970户,乡村民俗旅游总收入8.68亿元,其中住宿收入1.69亿元。 观光园区 ——处处都有“新鲜感” 在北京市小汤山特菜基地的现代化智能温室里,宽敞的室内种植有香蕉、菠萝、木瓜等南方水果,有珍贵的花卉品种——火鹤,有日本引进的草莓,也有珍稀的蔬菜……在这里,休闲娱乐、观光采摘、科普教育等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生态、示范等多功能处处显现“身影”。“南果北种技术管理体系”、“高架草莓栽培管理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等一批代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方向的技术和管理试验示范“落地”,科技园更是农业技术应用的“试验场”。 北京市明确提出以现代农业作为都市农业新的增长点和市场制高点,强化其食品供应、生态屏障、科技示范和休闲观光功能。京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也逐渐摆脱了传统农业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