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取向#183;知识消长#183;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pdfVIP

价值取向#183;知识消长#183;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价值取向amp;#183;知识消长amp;#183;典籍分类——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pdf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 ——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史撰写构想之一 戴建业彭曙蓉 摘要:本文通过勾勒中古与近古文献史的构架,论析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的内在 联系——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 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在即将撰写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中,我们将探究中国古代 知识系统建构与古代典籍分类的深层动因。 ‘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学史》;典籍分类;价值取向;知识消长 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3)12—0092—04 目前已有的文献学史.不是按朝代顺序进行叙 尊经之旨.强调学术以六经为归.而人伦以孔子为 述,就是按著作内容进行归类。它们写法上虽有不 极;其次是《诸子略》,因诸子十家“虽有蔽短”, 同。但缺陷却完全一样:都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再次是《诗赋 和古代知识的消长。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略”,因诗、赋都源出于《诗经》,也可以说是经的 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 “支流”;接下来依次是《兵书略》、 《术数略》和 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古代 《方技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属 知识系统为什么要如此建构?经史子集为什么要如 于思想情感世界。向人们展示思想观念和道德诉 此排序?古代典籍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撇开了价 求,而《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则属于 值取向和知识消长,文献学史便失去广阔的语境, 技术层面.向人们提供当时人的知识范围和生活技 也没有理论的深度,甚至缺乏可理解性。分类是古 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前三 典文献学非常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以中古与近古 略属于“道”,后三略属于“器”。六部的排列秩序 文献学发展史为例.从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 无形中凸显了汉人心目中知识的等级秩序。 分类三者的关系层面。来阐述自己关于文献学史写 对于汉代的文献学史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 法的一些浮浅构想。 一是有多少著名文献学家,有哪些主要成就;二是 有哪些主要特点:三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为什 一、《七略》的完成与嬗变 么形成了这样的特点?已有的文献学史笔墨主要都 集中在第一点,其次是阐述第二点,而基本不涉及 西汉儒家定于一尊后,向、歆父子以儒家思想 第三点.因而这样的文献学史只停留于现象的描 整理古代的知识秩序,完成了综论百家之学和部次 述,它们只能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天下之书的伟业,这一成果保留在班固《汉书·艺 如果将《汉书·艺文志》中的《诸子略》与司 文志》中,该志主要是《七略》的节本。《汉书· 马谈的《论六家要指》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文献 艺文志》称《七略》“有《辑略》,有《六艺略》, 学家的价值取向,不仅决定了典籍的分类,也决定 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 了知识的等级。司马谈认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 《术数略》,有《方技略》”,其中《辑略》是诸书的 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 总要,所以《七略》实际上只将图书分为六部。这 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 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分类,也是我国第一次 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 系统的知识分类。六部的秩序首列《六艺略》以明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