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登高》彰显诗圣魅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再探《登高》彰显诗圣魅力

再探《登高》彰显诗圣魅力诗圣杜甫的《登高》被视为七言律诗的代表作品,明代批评家胡应麟更是称其为“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名家行家对它的分析、鉴赏性文字颇多。本文试就此诗的对仗艺术及思想内容两个方面做一番剖析,意从这两个方面再来探知诗圣的魅力。 对仗是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格律要素之一。它具有整饬凝重的美感,因此历来为诗人所看重。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对仗形式的整齐而缺乏变化,就会流于板滞,影响诗歌语义的表达。杜甫律诗的对仗善于寓变化于整齐,求灵动于规矩,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登高》是展现对仗艺术的典范之作。全诗对仗自首联始,至尾联终。关于诗歌颔联、颈联的对仗本文不再赘述,读者且与我同看首联、尾联对仗的神奇之处。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此联写登高所见之景。先看所写之物,上句“风”“天”“猿”对下旬“渚”“沙”“鸟”。从词性上讲,名词对名词;从所选意象的空间位置来讲,“风”“天”着眼于高处,“渚”“沙”着眼于地面,“猿”着眼陆地,“鸟”又着眼于天空:上下旬之间高低相对,一句之中又上下交错,空间的变化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审美境界。再看物之特征,风之凄疾对渚之清冷,天之高阔对沙之白寂,猿之哀鸣对鸟之回旋。从词性上讲,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从所选意象角度来讲,“啸哀”诉诸听觉,“飞回”诉诸视觉,视听结合,有目见之悲景,又有耳闻之悲声,上下旬表现的丰富观感,丰富了诗句的语义蕴涵。从所选意象动静状态来讲,“风”“猿”“鸟”是动态描绘,“天”“渚”“沙”是静态描绘,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尾联“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侧重写外物,一句侧重写自我,物我变化,拓展了诗歌的内涵。“艰难”与“潦倒”相对,一写国势衰微,一写晚景困苦;“繁双鬓”与“浊酒杯”相对,一写老景已至,一写晚景困窘。当然,这一联对仗的最妙处在“苦恨”与“新停”。“苦”,极,言遗憾程度之深;“新”,刚,说停酒时间之短。副词两相对应,直抒诗人登高远望之后的沉痛心情。 一首律诗,四联八句,联联成对,流畅自然。杜甫不愧于诗圣之称,他能在限制中施展出创造才华,不脱离规范,而又能灵活地驾驭规范,让规范本身成为其驰骋才情的审美手段。正如宋代诗人吕本中所言:“写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规矩备具,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登高》一诗中的对仗不仅工稳典丽,且充满着种种的腾挪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后人“七律至于杜子美,古今变态尽矣”的品评恰切而中肯,而《登高》中精妙的对仗艺术则为这个品评加了一个完美的注解。 不过,任何一种文学作品,光有文而无质,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唯有“文质彬彬”方可传诵千古。《登高》一诗在对仗方面显示的技艺功力令人叫绝,这是诗圣的艺术才华彰显出的魅力,而更令人感动的还是诗歌内容彰显出的诗圣的人格魅力。 杜甫写这首诗是在公元767年的秋天,这一年是他在外流浪漂泊的第8个年头,他身患多种疾病:疟疾、肺病、风痹、牙齿掉了一半,左耳也聋了。此时的唐王朝处于安史之乱结束后的第5年,藩镇割据,国家飘摇,人民流离失所。这样的个人处境,这样的时代苦难,使得《登高》的思想内容更为丰富、深刻。 全诗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描绘高远开阔的秋日景色。首联十四个字突兀而来,振起全篇。展现一片开阔的图景:秋风劲吹,天空高阔,猿啸哀凄,这是作者的眼观耳闻;小洲清冷、沙滩白寂、飞鸟回旋,这是作者的临高俯视。颔联更从大处落墨,写整体景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三峡峡口风大浪急,故波涛汹涌,观之有“滚滚”之势。而“落木”和“长江”又分别以“无边”各“不尽”来形容,境界更阔大无穷,景致形象生动,愈见秋意已到,肃杀之气已遍临天下。诗人耳闻目睹,围绕夔州秋季的特定环境,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秋日江山图。 二是慨叹自己羁旅漂泊,潦倒孤老的境地。颈联抒发诗人的深沉感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极言距故乡之遥远,是就空间而言;“悲秋”指时节凄凉;“常作客”,即长久漂泊;“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处专指年岁已暮,是就时间而言;“多病”,指身体衰弱;“登台”本为祈求长寿,寄托相思;前边贯一“独”字,则显出其举目无亲、处境之孤。 三是在感怀个人苦痛中表现忧国忧民的本真性情。尾联诗人进一步抒发愁思,感情更为深沉。诗人备尝艰辛,白发弥添,欲以薄酒来排忧解恨,然又衰弱多病不能喝酒,也可能潦倒困窘根本买不起酒了,于是忧愁和苦病更难排遣。这是个人的真实情况,但是诗人深知个人遭际的愁苦与国家的残破动乱、人民的苦难辛酸不可分割。所以“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两句,诗人并未将目光局限于自身。句中的“艰难”更多的是指国运的艰难。“苦恨”也是不能为国效力的极度遗憾,这正是杜甫最为可贵的地方。中国的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