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齐白石时代画印相结合艺术形式及对其写意画影响.docVIP

前齐白石时代画印相结合艺术形式及对其写意画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齐白石时代画印相结合艺术形式及对其写意画影响

前齐白石时代画印相结合艺术形式及对其写意画影响摘要:印章与绘画作为我国的传统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画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诗书画印不断融合的过程。海派中的金石大写意画风,肇始于赵之谦,大成于吴昌硕,齐白石画风的形成深受他们的影响。 关键词:齐白石;画印;艺术;写意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300-01 1 海派之前印章入画形式的产生与发展 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文人画作为一种绘画形式,将诗书画印在一幅作品中融汇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学养。 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自宋代开始,逐渐普及。某种程度上讲,书画作品用印伴随着“文人画”而一路发展的。印章与书法、绘画的关系日益密切,帝王的嗜好,文人骚客的喜爱,使印章之美在书画家的艺术观念中愈加觉醒和明朗。 自元代始“文人画”逐渐占有主导地位。文人画逐渐重视“诗、书、画、印”四者的高度和谐,相得益彰。画家借画抒情言志、遣怀明心,已不同于宋代的院体画。绘画题材以山水或梅兰竹菊等为主,轻视写实,崇尚空灵淡远、崇尚潇洒简逸的画风。绘画的文学化,使用印题款成为画面美的重要因素。虽然初期书画作品用印,还没有完全脱离印章作为“印信”与“凭记”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印章成为文人画创作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赵孟頫为当时的书画大家,他对印章艺术也有极大的热情。正式揭开了文人直接参与印章创作的新篇章。在赵孟頫的作品中,婉转流利的印章为画面增色不少,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文人真正介入篆刻是在明代,此时,进入石章时代,文人篆刻兴盛,印章的功能有了转折性的变化——由实用到审美。明清时期的画家们注重作品用印,清人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云:“画成题款矣,盖用图章,岂不讲究者?每见画用图章不合所宜,即为全幅破绽。”盛大士《溪山卧游录》云:“图章必期精雅,印色务取鲜洁,画非借是增重,而一有不精,俱足为白璧之瑕。” 2 海派画家画印结合的写意风格 清代中叶,金石学十分繁荣,篆刻艺术逐渐为世所重,并深入的融入到绘画之中。画家们将书法篆刻的金石趣味、布局因素融入绘画之中。使中国写意画呈现出苍劲雄郁、奇逸高古的气象,成为中国画形式化的一种范式。具体而言,以虚谷、赵之谦、蒲华、吴昌硕等人为代表,将书法、篆刻的体势、行笔、运刀、章法融汇到他们的花鸟画之中,而且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何谓金石气?金石,是指金属和石质制成的器物,先民遗留下来的商周钟鼎、秦权汉瓦、两汉石刻、六朝碑版、秦汉印玺等均属此列。“金石学”在宋代已经兴起,到清代中叶,随着乾嘉时期金石考据及碑版墓志、秦砖汉瓦等的相继出土发现,达到繁盛阶段,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这时期,书法上碑学兴起,取法不仅仅局限于魏晋以来的帖学,篆隶两种书体得到空前的关注。金石味在书法上得到深刻的体现,篆刻也受其影响,比之前代,呈现雄强之势。将这类书法和篆刻的气息融入到写意绘画中,绘画作品就产生了金石气。赵之谦、吴昌硕皆擅长书法、篆刻,有深厚的金石学根基,绘画风格有金石气。他们是“海派”中“金石画派”的代表性画家。 另一方面,将篆刻线条的“力”感运用到绘画中。篆刻中常有“上实下虚”的布白法,有“力”的支撑,故而险而稳。用之于花鸟画,则突破了前人的程式。 3 海派画家画印结合的写意风格对齐白石的影响 齐白石定居京师之后的“衰年变法”,是缘于陈师曾的极力推导,是对海派画家吴昌硕的追随与创新的结果。但是,在学习吴昌硕的过程中没有舍弃自己的特色。这期间,陈师曾在《题齐濒生画册》中有云:“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在诗中,陈师曾分析了齐白石的印与画,婉转的点出了当时齐白石画中存在的问题,劝其在“变法”的过程中,要“画吾自画”。 在齐白石的写意画中, “金石气”为其重要的审美特征。齐白石对吴昌硕以书法、篆刻入画尤为推崇,主要在金石趣味、布局因素两个方面借鉴、生发。并将吴氏金石大写意理念有机的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终于形成自家风貌。齐白石的花鸟画,以书法、篆刻入画,同时结合自己的审美趣味,与赵、吴两家在“金石气”的运用上和而不同。他们的写意花鸟画都取法篆刻金石气,吴昌硕的气息浑古苍茫,齐白石则劲健强悍。这与各自的篆刻气息不同相关。 在写意花鸟画构图形式上,吴相对单一,事实上也与其篆刻一样。而齐画面构图灵活多变,随意生发,也一如其篆刻。 在笔法上,吴昌硕曾自述:“以作书之法作画。”其绘画线条,用笔粗细顿挫,似篆如草,有篆籀笔意,浑厚雄强,有古拙斑驳趣味,也同他的篆刻相同。齐白石舍弃“屋漏痕”、“锥画沙”的审美意趣,其刚健平直、雄奇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