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江《本科草书教案》草书笔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汪永江《本科草书教案》草书笔法

汪永江《本科草书教案》草书笔法一、书写工具与执笔法 古法作草书以紫毫、狼毫以及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硬毫、兼毫为主,中长锋,取其刚健有力;后来流行以柔克刚的加健羊毫,锋颖渐长。执笔位置普遍强调去笔头远,使操控有余地。卫夫人《笔阵图》日:“笔要取中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虞稣《论书表》记梁武帝诏张永更制御纸,和秘墨,“草书笔悉用长毫,以利纵舍之便”。萧衍《答陶隐居论书》曰:“故执笔宽则书缓弱,点掣长则法离澌,画促则字势横;画疏则字形慢;拘则乏势,放又少则;纯骨无媚,纯肉无力。” 虞世南《笔髓论》“释真”曰:“笔长不过六寸,捉管不过三寸,真一、行二、草三。”“指意”曰:“用笔须手腕轻虚。”张怀璀《六体书论》曰:“若执笔浅而坚,掣打劲利,掣三寸而一寸着纸,势有余矣;若执笔深而束,牵三寸而一寸着纸,势已尽矣。”黄庭坚《论书》曰:“先当双钩,用两指相叠,蹙压无名指,高提笔,令腕随己意左右。”王僧虔《笔意赞》曰“心忘于手,手忘于笔”。欧阳修《论书》曰:“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普遍强调自由随意、物我两忘之境。 执笔手势有四式。清代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引五指执笔法:腕平,此式最晚出;唐代林韫从卢肇授拨镫执笔法:悬腕,此式为中期所用;北齐《校书图》所示斜管执笔法:垂腕单钩或三指执笔,此式最早(参阅沙孟海《书学论集》“古今执笔法初探”)。执刀笔法应类同于韩方明《授笔要说》第四“握管”曰:“谓捻拳握管于掌中,悬腕以肘助腕,以肘助力书之。或云起自诸葛诞,倚柱书时,雷劈柱裂,书亦不辍。当用壮气,率以此握管书之,非书家流所有也。后王僧虔用此法,盖以异于人故,非本为也。”以上四式适用于不同情境,不必偏废,而要兼用。 草书执笔以宽裕自由舒展为总要,不必执著一式。苏轼《论书》曰:“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非无法,无定法也。 二、草书笔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草书笔意取法万象之变,蔡邕在《九势》中论及书法形象,曰:“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所谓“世间无物不草书”(翁方纲题《徐天池水墨写生卷》),那么,所有的天地自然之变都被草书所包容。 魏晋南北朝时代论草书,笔意所指非常丰富。卫夫人《笔阵图》的笔力、筋骨说,从笔意与笔势,论及疾缓、远近、先后等多重关系;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则从章法、字法、笔法、墨法构成体系中,指出“笔者刀鞘也”、“心意者将军也”、“飓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进一步强调笔法与章法、字法的整体关系。 至梁武帝时代,羊欣、王僧虔、虞稣为代表的书论观点,共同对魏晋时代笔法追求自然的精神加以总结,深入论述古今书风之辨。指出晋人笔法之今妍,是对汉代张芝“一笔书”一路奔放书风的发扬,对笔法的修饰,体现文人书法的“修辞以立其诚”的艺术观,开始了从实用到艺术,提升到规律性的法式层面。王僧虔《笔意赞》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萧衍《草书状》曰:“体有疏密,意有倜傥,或有飞走流注之势,惊竦峭绝之气,滔滔闲雅之容,卓荤调宕之志,百体千形,巧媚争呈,岂可一概而论哉!”从体、意、势、气等方面,超越外在形象;从疾、迟、缓、急与抽、点、驻、引、粗、细等方面,继承与发展蔡邕“纵横有可象者”的观点,进一步论及速度与力度的平衡关系。 草书用笔忌沉着(力度)与痛快(速度)之间的分离,故米芾强调“沉着、痛快是一语”。 三、草书笔势 蔡邕所处的时代,隶草已经非常普及,传其于鸿都门见工匠以帚书字,创“飞白书”,用于宫殿题署八分,其所论笔势适用于隶草。在其《九势》中,蔡邕以道家阴阳、刚柔思想,创立了形与势的关系及其藏护、承覆、回顾等基本笔势法则。 崔瑗《草书势》曰:“观其法相,俯仰有仪,方不中规,圆不中矩。”其笔势形象既要合于阴阳之道,又要变化无穷。索靖《草书势》比附草书笔势形象日“婉若银钩,漂若惊鸾”。其想象之自由已达到极致。卫夫人《笔阵图》论述笔法之形与势,总结为六种笔势,其中章草“飘扬洒落”,飞白书“窈窕出入”。指出草书之动态性。传王羲之《题卫夫人后》进一步指出草书之法有别于它书,尤其是全篇“缓前疾后”的笔势节奏规律。王僧虔《论书》论及笔体、笔势、结字之安稳与奇险、肥瘦、快慢,以及与体势之肥瘦、疏密的辩证关系。 从内撅与外拓加以书风对比,内撅法笔势多篆法,以收为主,撅中气内敛;外拓法笔势多隶法,以放为主,气象外化。内撅以王羲之为代表,外拓以王献之为代表。 起笔、行笔、收笔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同于正书所表现的高度程式化,草书运笔的各个环节之间往往是互为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