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7例疗效观察.docVIP

手法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7例疗效观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手法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7例疗效观察

手法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7例疗效观察摘 要 目的:观察纯粹保守疗法对DOA早、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正骨方法及阳性点复方活血膏贴敷治疗、按X线分期统计疗程以及1年随访的临床疗效。结果:0~1期愈显率94.9%;一年疗效巩固(91.1%);2~3期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本外治方法对0~1期DOA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理筋 骨盆矫正 复方活血膏 退行性膝骨性关节炎(DOA)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损,多数双侧发病而症状主要表现在一侧。晚期常致对称性畸形而导致保守治疗困难,因而早期有效逆转病程尤显重要。笔者采用外治方法,以手法正骨理筋配合复方活血膏外贴治疗、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57例,均为本院2000年1月~2004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以重侧即症状明显侧为准,男57例,女86例;年龄45~65岁,平均57.4岁;病程0.5~10年,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诊断标准确立诊断。仿照kellgren分级法,X线检查无异常(0级)38例,积液征或髌下脂肪垫变形,但无肯定骨赘(1级)41例;骨质增生两处以内,但无肯定间隙陕窄(Ⅱ级)46例;骨质增生两处以上,关节间隙部分变窄(Ⅲ级)32例。排除明显屈曲挛缩畸形,X、O型腿畸形,及间隙明显狭窄、半脱位患者和继发性骨关节损害,高龄患者未列入本观察组。 2 治疗方法 2.1 理筋手法 ①俯卧位,放松两侧腰背肌及臀股后侧肌群至跟腱,重点松解腰骶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髂嵴附着、臀中肌等,5~10分钟。②侧卧位,松解阔筋膜张肌等及其筋膜,外侧肌间隔等股外侧软组织,过膝至小腿外侧,两侧约5~8分钟。③仰卧:松解外侧及前侧大腿肌至小腿外侧,被动推移研磨髌骨,重点在髌周寻找阳性结节予推散,各5~10分钟。 2.2,骨盆矫正 根据髂前上棘的两侧对比孰上孰下,孰前孰后灵活实施腰骶扳法,四步正骶法,大腿扳法等力使两髂前上嵴对称,两下肢等长等角度。 2.3 髋膝联动法 被动活动两侧髋、膝关节至最大限度,使两侧髋、膝的被动活动度改善,肌群被动阻力相称,并力争膝超伸锁扣机制充分,髌骨活动度良好。 2.4:将复方活血膏(院内制剂)贴于膝周最主要痛点位置(如胫骨内髁,内外膝眼等处)。 以上治疗每周2~3次,10次为1个疗程:(约1个月)。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除,关节肿胀吸收,下肢力线、关节活动度正常;显效:症状消除或显著轻微,关节肿胀吸收,倘部分遗留骨盆倾斜体征或仍存在膝锁扣机制不全;有效:症状减轻,临床体征存在;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及1年随访统计疗效如表1。 5 讨 论 关节软骨的退变被公认为DOA的直接成因,学者认为其局部生化机制与NO、氧自由基代谢、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的参与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仍在讨论中。由于软骨中不存在血管神经和淋巴,其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从血管化的软骨下骨或浸泡在滑液中的关节面进入。用单膝关节伸直位固定法可成功复制关节软骨退变模型,充分说明关节软骨的形态和功能的保持需依靠关节的生理负重和活动,既关节面、关节软骨的完整性,乃取决于其健全的功能状态,当某些因素使关节面的完整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如慢性软组织挛缩变性或某些肌群的失神经支配等,均可导致动力或静力的不均衡状态,启动DOA的局部机制。衰老的外部特征主要是体能的下降,动作减少,关节活动幅度变小,体现在人体最大的负重关节膝关节上,则常体现为股内侧肌肌力的明显退化(有学者指出,这可能与支配内侧肌的神经结构进化得较晚有关),引起膝动力学的改变,最初主要为髌股关节面的应力变化,由于外侧肌力的减弱慢于内侧,使髌骨关节面的运行轨迹呈外移趋势,而活动范围减小膝伸直的最后5~10°的锁扣机制不能充分实现,导致髌股关节骨软骨的退变并最终进展至全膝。所以治疗DOA的核心措施,从局部机制看是恢复膝关节尤其是髌股关节面的应力,匹对,其标志性特征则是锁扣机制的完整重建扩。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上二述目标呢?盛行于欧美的“骨盆学说”认为膝关节的退变与骨盆倾斜、下肢力传导变更有关[1][2],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有类似体会。实际上,在DOA症状出现之前,就存在着体型、体重的较大变化或其它影响下肢正常力传导的其它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具体表现为两髂嵴的立体关系的不对称及下肢力线不良(如膝内翻、足外旋),腿力的衰减等,所以对DOA的局部病理机制,应当更深刻地把握为是全身力传导结构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仅从局部机制去干预DOA是远远不够的。当某些原因使人体逐渐丧失对膝关节的动―静力的良好把持能力,使之失去应有的稳定性,机体为了消除这种力学失稳,反应性地扩大骨端接触面积,才出现软骨面的破坏和边缘骨的增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