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拨法结合推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体会
点拨法结合推罐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体会关键词 腰三横突综合征 推拿治疗 点拨法 推罐治疗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指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及其周围软组织因急慢性损伤而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蹭生等病理变化,刺激和压迫腰背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证候群。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多数为单侧,少数为双侧。疼痛呈持续性固定性痛,常扩散至同侧下肢膝关节平面以上,患者腰背肌强直。活动受限,不能弯腰、久坐、久立,严重时行走困难,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的痛苦,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从2003年7月到2009年5月,笔者在对腰三横突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探索中,运用点拨法与推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60例病例均排除椎间盘突出、出血性疾病和皮肤疾患,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68岁,其中18-35岁35例,36-50岁15例,51-68岁10例,平均43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年;左侧发病者25人,右侧发病者27人,双侧均发病者8人;有外伤史者20人。经x线检查10例有腰三横突过长现象。
1.2诊断标准 以《伤科按摩学》中腰三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标准:
(1)多有外伤史,腰部疼痛牵滞,活动受限,受寒或劳累后加重,但腹压增高对疼痛无影响。
(2)疼痛有时候向同侧臀部,股内收肌和大腿前侧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平面。
(3)第三腰椎横突尖部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并可触及肌痉挛结节或条索样物。
(4)x线平片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两侧不对称。
2治疗方法
2.1痛点点拔治疗 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医者站于其患侧体旁,先用揉滚法放松其整个腰部肌肉10分钟,然后用拇指寻找到压痛点(压痛点多位于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找准痛点后,先用掌根在该处施以按揉法4分钟,使痛点肌肉得以充分放松后,医者用双手拇指重叠或单手拇指或肘尖在痛点中心和周围处分别施以点、按、揉、弹拨各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由浅至深,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2.2推罐治疗 在以上操作结束后让患者休息片刻,接下来患者体位同上,在避风的情况下暴露腰部皮肤后,医者先在患者腰三横突痛点及周围均匀涂抹上我院的三七跌打酒,然后用火罐在腰部皮肤上,以第三腰椎横突为中心自上而下进行推拉火罐,约5分钟,至皮下出现红紫色或紫黑色痧点为佳(不能为了追求出痧而延长治疗时间,以免对患者的皮肤造成严重损伤)。
2.3治疗时间与疗程安排 以上操作必须结合使用,点拨推拿治疗每天一次,推罐则间隔3日1次,6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休息2天再进行下一疗程的治疗。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以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腰三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标准。
痊愈:腰、臀部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其他症状和体征均消除;显效:腰、臀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不受影响,大部分症状和体征都消失;好转:腰、臀部活动时仍有一定障碍及疼痛,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无效:腰、臀部疼痛明显,活动受限,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3.2治疗结果 该组60例病例中,痊愈40例,占67%;显效15例,占25%;好转5例,占8%;无效病例无,总有效率100%。
4典型病例
李某,男,30岁,2005年8月29日来诊,患者自述9天前因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当即出现了右侧腰、臀部疼痛。有时向右侧下肢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在弯腰及腰部旋转活动时疼痛加重,曾服用止痛药物(药名不详),效果不佳。检查:脊柱稍向右侧弯。右侧腰肌紧张,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椎x线平片元异常,左、右直腿抬高试验(-),诊断:腰三横突综合征。治疗:运用上述的压痛点点拔与推罐相结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一次后患者感到腰郝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稍有受限,经二次治疗后腰部疼痛感消失,活动已基本正常,为巩固疗效对其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5讨论
5.1现代医学的认识
5.1.1现代医学对腰三横突综合征发病机理的认识:腰三横突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患者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腰、臀部固定性,持续性疼痛,常扩散至同侧下肢膝关节平面以上,检查时,患者的第三腰椎横突尖部有明显压痛,并可触及肌痉挛条索或结节状物。关于本病的形成,现代医学的认识是:腰椎具有生理性前凸,而第三腰椎位于前凸的顶点,是1-5腰椎活动的中心,成为腰部屈伸及旋转运动的枢纽,其横突粗大,而且在所有腰椎中第三腰椎的横突最长,所承受的杠杆作用力最大,其上附着的韧带、肌肉、筋膜等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