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对联丰富语文课堂教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利用对联丰富语文课堂教学

利用对联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五千年的古国文化,源远流长,值得我们品味的文化浩如烟海,对联便是这烟海中的一颗明珠。她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所津津乐道,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可以说对联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普及率最高的一种。 对联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的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张志公说过:“对联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训练,同时也包括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毛泽东1944年3月22日在题为《关于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问题》讲话中说:“新春联是群众的识字课本和政治课本。”明确强调要普及春联。1932年,人文大师陈寅恪先生应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刘文典先生之约,为是年该校入学考试拟国文试题,陈先生除考作文(题为《梦游清华园记》)外,还考对对子,出句是“孙行者”。寅老自对“王引之”(清代语文学家)。许多考生莫知所对。当时考生周祖谟、张政娘对“胡适之”,段学复对“祖冲之”,虽语法、音律、意义各有瑕疵,但在对句中均属上品,考生的知识、见闻、思维、学养无不毕见。陈寅老大加赞誉:“有此三字可任入清华各系。”后来的事实是周祖谟、段学复二先生成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数学系教授,张政娘先生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都是博导,均为一代宗师。陈老认为:对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知分虚实字及其应用;能否分别平仄声;可以测试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可以测试思想条理。因为对联的特点和作用,许多学者专家积极倡导在中小学普及对联课,并身体力行,多方探讨,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联已写进了全国多所理工学院的教材《理工大学语文》。四川省高县加乐镇中学从九七年秋期开始正式开设了对联课,校长朱孝强说:“开设对联课,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湖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审的《语文》第十一课第三十三课就是对联,共设计了十个类型的十九副对联。九七年秋季始,使用江苏教育版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的全江苏省小学普遍开设对联教育课。九八年北大百年校庆时,著名学者谷向阳先生撰写的,启功、沈鹏、关山月等大家法书的《北大百年百联》一书,成为北大庆典时独具特色的著作和礼品。湖南湘乡市一中阳新老师“运用对联艺术,优化育人情境”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江西彭泽的刘枫老师的新著《初中语文每课一联》被推荐为对联普及教材。人教版全日制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对联,像周恩来的“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出读书。”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等名联都进了课堂。总之,对联这一传统的文学体裁,已注入时代的血液,焕发出时代的风采。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通过对联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在班上营造学对联的气氛,培养学对联的欲望,锻炼写对联的能力。开学初,我就让每位学生搜集或自撰一副对联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自己喜爱的格式书写,并粘在自己的课桌上方。它们之中有:“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等名联,既积累了语言又陶冶了情操。 利用教室板报,每日出一上联,让学生对下联。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与课文有关,与学校有关,与家乡有关。我们学校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富县,校前一条弯弯的洛河,学校旁一座巍巍的泰和山,据此,我出上联“泰和晓日”,学生对下联“洛河清波”。我出“红都传统铭记在心“,学生对“红彦精神永放光芒”。 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对联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是我的即兴之作。某生竞赛失利,我赠联:“失败是成功之母;努力乃进步之梯”。学生发生了矛盾,我送他们一联“退一步天空海阔;让三分气顺心平”。运动会前我赠联:“运动会上虎跃龙腾显身手;楹联课中你出我对展才能”。临近考试,有些学生日夜加班,我在黑板上书一联:“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国庆节到了,我撰联“金风送爽迎国庆;丹桂飘香贺丰年”。学生也撰一联“龙虎泰和迎国庆;洛河清波贺佳节”。 养成学生时时处处学对联的习惯。许多学生已能出联、对联、自撰联。学对联成了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联在学生心中已经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班上大多数学生家中的春联是自撰自书的,张贴也规范。大家都熟悉贴联要诀:“过年过节喜迎门,对联一贴瑞气生。上联居右下联左,尾字上仄下声平。” 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研究不深,自撰联有许多不工之处;教学也有许多不妥的地方,学生的有些作品也显得稚嫩牵强,但大多能合要领。即 “喜悲祝悼,联意文明;不论长短,字数相等;每词末字,力求对仗;联尾二字,上仄下平。”比起文化市场上出售的诸如“新春大吉鸿运开;佳年顺景发大财”等粗制滥造的所谓春联来则要工整高雅多了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