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绵远河小岗剑堰塞湖后续治理
绵远河小岗剑堰塞湖后续治理摘要:本文简述了在绵远河小岗剑堰塞湖后续治理中,采取分层开挖、控制泄流的措施进行处理,保证了处理效果和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小岗剑堰塞湖 , 降水,修整边坡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lamb in the lake far river small sword subsequent management, take control of the discharge of the excavation, layered process measures, to ensur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safety of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people downstream,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projects for reference and.
Key words: the small sword lake, precipitation, trim slope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概况
1.1 工程概况
小岗剑堰塞湖地处德阳市绵远河上游山区段,因汶川“5.12”大地震造成山体崩塌形成。堰塞体距上游清平乡约8.0km,距下游汉旺镇10km。堰塞湖区回水长2.7km,上游坝高28m,坝顶宽60-150m,坝顶长400m,库容约170万m3,堰体主要由碳酸盐岩石破解而成的孤、块碎石构成。堰塞湖经我部爆破处理后,水位已消落了20m,相应的蓄水量从原来的420万m3减小至170万m3。本次后续治理为堰塞湖应急处理后的工程治理。
1.2 水文
绵远河为沱江上游主源之一,发源于龙门山脉绵竹市境内九顶山南?;分北、西两源,北源为长河坝河;于烂柴湾汇合后称清水河;在小木岭纳入右岸支流黄水河后,流经清平、汉旺、等场镇后在广汉与湔江汇合。绵远河全长114.4km,流域面积1212km2。绵远河按流经地形可分为上游山区和下游平原区两段;绵竹市汉旺场以上为上游山区河段,河段全长39.0km,流域面积410km2,天然落差2800m,河道平均比降为63.1‰;该段流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崇山峻岭,山高坡陡,流域分水岭高程在海拔4000m左右,植被好,为大面积原始森林区;河水清彻、透明见底,含沙量很小。
1.3 震后地质概况
堰塞体地形凌乱,沿河段分布长约400m,平均纵向坡度约为30‰。堰塞体由上、下段组成。上段堰塞体由右岸山体崩塌形成,下段堰塞体由左岸山坡塌滑形成,构成一个大的堰塞体,其间左右岸各有一个小冲沟汇入,上段堰体总体右岸高,左岸低,堰体顶高程826-810m。堰塞湖水位约825.0m,堰体下游河道水位约808.0m。堰体顶高出原河床约28m,堰体总方量约90万m3。
堰塞体由岩质岸坡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崩塌、滑坡形成,其中上段堰塞体为右岸岩体沿岩层层面摇落折断崩塌形成,后缘局部分布有危岩体;而下段堰体为左岸崩滑和左岸崩塌体堆积而成。堰塞体物质组成主要为碳酸盐岩石破解而成的孤、块碎石,经前期应急爆破处理后,孤石最大可达8m左右,大多2-4m,约占20%;块石一般20-50cm,约占50%,碎石一般10-20cm,约占30%。上段堰体左岸前缘堆积高度约40m,下段堰体右岸后缘堆积高度大,距原河底深约50m。中段地形坡度陡,左岸有一处较大滑坡体,组成物质结构松散,开挖容易引发中上部失稳。
2处理原则
在经应急处理后,小岗剑下段堰塞湖已不存在,仅存小岗剑上段堰塞湖。随着进入主汛期,堰塞湖所处的绵远河上游山区发生大暴雨洪水的可能性日益增大,目前形成的左岸泄流槽泄水能力有限,在发生大暴雨情况下可能对下游产生一定的威胁。同时为了打通汉清公路,向天池、清平、小木岭等重灾区运送抢险物资及灾后重建,必须尽可能降低堰塞湖水位,本次后续处理提出以下原则。
(1)小岗剑堰塞湖原则上应于近期(8月中旬前)完成后续处置;
(2)处置期间,基于堰塞湖下游的公路初步打通,为防范特殊情况,下游河道应进行必要清障、疏浚,扩大现有行洪过流断面,提前有序疏散下游群众及施工人员,避免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小岗剑堰塞湖后续处理采取石方爆破、大型机械开挖为主、辅以人工清渣,其渣料原则为顺河流方向上、下游推卸。
(4)施工中注意对左右岸泥石流采取避让、阻挡措施。
(5)在处理堰塞湖前后,应对堰塞湖及其上游的雨情、水情及岸坡的变化情况进行预报和监视,确保施工及人员安全。
堰塞湖治理措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