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鸡市儿童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研究
宝鸡市儿童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研究【摘要】 目的 了解宝鸡市0~14岁儿童微量元素状况,为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预防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电位溶出法检测宝鸡市1 142例儿童末梢血Zn,Fe,Cu,Mg,Ca,Pb含量。结果 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以Zn,Ca缺乏为主,缺乏率分别为46.58%和31.09%,铅中毒发生率为12.43%;男、女儿童血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儿童血Zn缺乏率、血铅中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血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P0.05 );儿童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8,P0.05);Zn,Ca检测结果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0和10.46,P值均0.05)。
3 讨论
微量元素是人体内重要的物质,主要参与体内大多数代谢过程,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尤其是儿童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发育的关键阶段,微量元素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Zn,Fe,Cu,Mg,Ca等缺乏或Pb过多,都会导致代谢不平衡,对儿童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检测结果显示,宝鸡市儿童血中锌缺乏率达46.58%,与全国水平(28.98%~81.37%)[2]相比处于中等水平,婴儿期儿童较高,这与婴儿食物以乳类为主,缺乏富含锌的食物摄入,而母亲在怀孕期间也不重视补Zn有关[3];随着年龄的增长,缺Zn检出率逐渐下降,说明儿童均需补Zn,尤其是婴儿期的儿童,建议多给儿童补充富含Zn的食物,如鱼、牡蛎、羊肉、牛肉等[4]。缺Ca检出率达31.09%,比缺Zn检出率略低一些,,可能是儿童补Ca的意义人人皆知,近几年来重视补Ca相对强于补Zn。据统计我国儿童缺Fe率为40.00%~70.00%[5],而此次调查缺Fe率只有0.87%,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血铅中毒率为12.43%,男童高于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男童较女童好动,活动范围大,接触铅的途径更多,机会更大,又没有女童讲卫生,故中毒率较高;其中6~9岁组中毒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接触含铅物品、含铅食物(彩色画笔、画册、铅笔,爆米花、薯条等)机会较多,而良好的卫生习惯又没有完全形成。
铅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经皮肤吸收的很少。铅在消化道吸收过程中,与Zn,Fe,Ca等元素使用同一转运蛋白,互相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因而Zn,Fe,Ca等元素与Pb存在拮抗作用[6]。调查结果显示,Zn,Ca的缺乏会增加机体对铅的易感性,同时铅在体内聚集又会影响到Zn,Ca的吸收、排泄、转运、代谢和发挥功能,导致Zn,Ca更加缺乏,从而进一步加剧铅在体内的蓄积,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和铅中毒,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家长通过言传身教,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取,远离铅污染,预防铅中毒。
4 参考文献
[1] 苗健,高琦,许思来,主编.微量元素与相关疾病.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112.
[2] 吴泰相,王家良,郝保清.解决我国微量元素营养不足的策略措施的建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69-71.
[3] 胡淑芬,高慧.632例全血微量元素锌检测及分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13(5):34-36.
[4] 吴泰相,王家良,郝保清.解决我国微量元素营养不足的策略和措施的建议.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69-71.
[5] 南家莲,肖素荣.浅谈营养缺乏及预防.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6):55-57.
[6] 阮永铭,汪国庆,朱兰芳,等.珠海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00-101.
(收稿日期:2009-04-20)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通桥(2016)2321A-Ⅱ预制有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箱梁双线31.5m.pdf VIP
- 计算机基础测试题目及答案操作题.docx VIP
- 桌椅维修施工方案.docx VIP
- 医院床单位终末消毒.pptx
- 电缆穿管敷设施工方案.docx VIP
- 预制无砟轨道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双线)23.5m通桥(2016)2322A-V-1.pdf VIP
- 19G518-3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有吊车).docx VIP
- 中国当前贫富差距问题深度剖析及解决策略.docx VIP
- 索尼WH-1000XM5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 2025年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模拟考核题库500题(含标准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