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明医指掌 明 皇甫中
序
昔祖龙氏焚弃诗书,首存医籍,而史迁又为卢、扁立传,汉、魏、唐、宋,医之一途
綦重矣!我国家,取医学群书与六经、诸史并镌,内府尊之、信之,先民是征,后贤式
从。体圣祖远意,若谓生生之原寄于掌,故郡县并设医师,符同胶序,秩视广文,俾其徒
日繁,以跻斯世于寿域,此帝王之仁覆天下也。
薄海内外,雅不乏人,而千里之间,博综淹贯者,仅得一、二,何能济八方之老幼?
即曰医籍在也,卷帙浩淼,贫者弗遑市;意理渊微,愚者未及察;庸夫竖贾,手录成方,
漫夸里肆,以为:“吾医矣”!而医之义何居?往者,云洲皇甫翁,以三世良医,具普利
心,发大愿力,着为《明医指掌》。若歌、若赋、若笺,而系以诊脉,赘以形方,展卷便
于吟呻,辨证按其标本。“指掌”云者,即吾夫子示斯之说,所谓道在目前,凝眸即是,
转盼则非,难言之矣!虽然隐而显,至理赅焉!善哉,行甫邵君之订补是书也,酌异同之
辞,明详略之故。人生五行,运为六气,六气还归六脉,阴阳刚柔,高下燥湿,行甫悉定
于手腕之际,而无念不灵,无境不彻。即此盈尺之书,凡人道之生机,天道之化机,毕在
是矣!大人识想,赤子知能,内难外攻,病情药性,丝丝绾合,种种圆通,纤指欲飞,金
针得度。行甫年未逾壮,胡遂爽然于撰述?尝闻其尊人念山翁,少承家学,负志青云,数
奇不售,而隐于医,筑室葑溪之上,扶杖临门,沉 立起,全活以百万计。
而雅情澹莫,不浓责人以金钱,瓢笠萧然,琴书目适。行甫之专精艺术,其渊源固有
自夫!余少多病,颇习越人氏之言。今旅居京毂,不暇尽携故箧,新甫独以新编见寄,快
题数语,付之劂氏。因慨世之共号医王者必曰:家藏秘籍,千金享之,不以示人。生死大
故,岂以家秘私夭寿乎?指其掌遇之也,行甫之业高,行甫之志广矣!
龙飞天启壬戌菊月朔旦 赐同进土出身翰林院庶吉士 苏郡许士柔书于硕宽堂
凡例
一是编乃云洲先生效吴蒙斋《伤寒指掌图》而作。其为赋、为歌、为论,俱因病寻
源,辞明义显,兼易去俚俗之语,高出蒙斋之上,故一遵其式。
一学医必先明天地阴阳之理,人身造化之机,脉病证治有要诀,经络运气有时宜。故
于“病机赋”后摘取岐黄秘旨,先哲格言,汇为一篇,名曰“经论总抄”,使入门者咸知
所本。
一临病参方,先记药性,故首卷后即附龚云林之“药性歌”,似为易简。
一旧刻如论有所未发,则参平日所自得而曲尽其根源。或方有所未载,则补先哲所经
验,以默襄其延医,庶几不虚“指掌”之名。
一旧刻每篇细证各画一图,方则另成一集,却不便于检翻。今每篇首列歌、论,次附
脉法,脉法后直开各款,各款后随注成方,例用加减,按以发明,俾学人因脉辨证,缘证
施治,无俟旁搜博采之浩繁。
一按旧刻云:赋者,便初学记诵,略举其概,未详其义。此乃逐一证述一歌,务尽其
旨焉。
一歌括少白四句,多至数十句,欲赅病情,无拘长短。
一凡论中引《素问》,则曰经云,引朱、张、刘、李及诸贤之说,则直标姓氏,并足
为歌之显证。
一旧本尚阙伤寒一科,盖谓蒙斋有书,便于记诵,然亦间有挂漏。愚僭以陶节庵家秘
为主,而以蒙斋歌赋参焉。窃常苦心于此,名曰:《续明医指掌》,嗣刻问世。
葑溪邵达识
自记
余大父釜山先生笃志艺林,驰誉江左,及门问业者多所显贵,而再入棘闱弗利,竟以
逢掖老。吾父幼敏慧,大父奇爱之,希其早就。不虞大父勿遘一疾,治不能瘥,遗命吾父
曰:“汝不为良相,且为良医”!无何,吾父兼失所恃,阻试有司,遂改业医,自号念
山。五十载以来,颇以是术名于世,吴城内外,老幼男女病伤寒、痘疹者,得吾父即全
活,难以数计。生不肖,体弱而多 ,力不能终举子业,吾父即命弃去,训读岐黄诸书。
如是者几易寒暑,稍有所得,则出云洲翁所着《明医指掌》示不肖曰:“向尔所习仲
景伤寒、东垣内伤、河间热病、丹溪杂证,此学之博者也,约而精则有是书,尔其宗之”
。余敬受命,朝研细考,始喻其旨,真所谓抉秘钩玄,远绍诸家之说,分标治本,阐明运
气之宜,善哉!所微憾者,拘于图而局于论,显于证而晦于脉,详于方而略于法,翻检尚
有纡回。乃不惴,原其所载,目则分之以门,方则聚之以类,而附列歌、注,各以己意参
入。俾学人因脉辨证,缘证施法,弹指顷顷,便度津梁,而余亦借是多所解悟。盖余不
幸,不生先生之世,犹幸去先生之世未远,可以私淑门墙也。当世钜公,愿共鉴之。
天启二年九月吉旦 长洲后学 邵达行甫谨述。
卷一
病机赋
病机玄蕴,脉理幽深,虽圣经之备载,匪师授而罔明。(病之枢机,脉之奥理,虽
《素问》、《脉经》之所备载,初学人若非师口传心授,曷能穷其底蕴哉!)处百病而决
死生,须探阴阳脉候,(脉有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55至卷157-齿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58至卷160-舌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60至卷163-咽喉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66至卷169-颈项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71至卷171-腋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72至卷174-胁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70至卷170-肩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75至卷179-背脊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80至卷185-胸腹门.pdf
- 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博物汇编艺术典医部全录卷186至卷188-腰门.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