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吃西瓜 解暑又养生.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盛夏吃西瓜 解暑又养生

盛夏吃西瓜 解暑又养生民谚云:热天吃西瓜,不用把药抓。 盛夏时节,我国无论是南方或北方均有吃西瓜的食俗。此时,由于天气酷热,人的胃液分泌少,出汗多,常常会使人食欲不振,如果此时能吃上几块西瓜,犹如甘露沁心,顿时暑气全消。 西瓜原是非洲南部卡拉哈里热带半沙漠地区的一种野生浆果。四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了人工栽培。以后逐渐由地中海沿岸各国传入北欧、中东、近东等地。再由中亚细亚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西部地区,故称“西瓜”。又因其性寒,又有“寒瓜”之称。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为丰富,一般含水量在95%以上。在西瓜的汁液中几乎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据分析表明,在每500克的西瓜果肉中就含有蛋白质6克,糖40克,粗纤维1.5克,钾0.6克,磷50毫克,钙30毫克,铁1毫克,以及钠、镁等。另外,西瓜中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脂肪、维生素B、维生素B、维生素C及各种碱等,这些都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对西瓜作了精辟的描述,他写道:“西瓜,生长在我国西部,故名西瓜,其性较寒,又曰寒瓜,其色或青或绿或白,其形或长或圆或大或小,其瓤或白或黄或红,要算红瓤者味佳,其子或黄或红或黑或白,其味或甘或淡或酸,但以酸者为下等品。”寥寥数语,由表及里,使西瓜的色、形、味淋漓尽致,跃然纸上。 西瓜,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味佳品,汁多味甜,性凉爽口,是我国人民普遍喜爱的夏季水果,每年六、七、八三个月上市,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夏季水果总上市量中约占70%以上,再因其价格较便宜,大众能接受。所以,在夏季水果中西瓜它独占鳌头,素有“瓜果之王”的美誉。 西瓜,以其清甜多汁、营养丰富而著称。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雅士在品尝西瓜之时,触景生情,吟唱出不少脍炙人口的佳诗绝对。我国最早吟咏西瓜的,是唐代诗人方回,他在《秋熟》一诗中咏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宋代诗人范成大有一首赞西瓜诗云:“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西瓜吟》中写道:“拔出金佩刀,砍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这首诗把西瓜的形状、作用描绘得恰如其份。用金佩刀切开的西瓜,红瓤沙珠,甜汁欲滴,吃到嘴里清凉爽口,暑气顿消。 元代诗人方菱在《食西瓜》一诗中写道:“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开生水,凉入夜襟骨有风。”诗人把青翠欲滴的瓜形,红白相间的瓜瓤,入口生津的瓜汁,清凉解热的效能,跃然于纸,使人如身临其境,领略了食瓜之乐趣。 明代诗人瞿佐对西瓜情有独钟,描述得维妙维肖,他在一首《红瓤瓜》中写道:“采得青门绿豆房,巧将猩血沁中瓜,结成之日三扈露,泻出流霞九酿浆。”此诗读后,令人口舌生津,心欲一尝为快。 明代诗人李东阳曾作诗曰:“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清代诗人丘建甲也有一诗赞曰:“蕴雪含水沁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 西瓜不仅入诗,而且还有许多奇联佳对。宋代大诗人苏东坡酷嗜西瓜成癖,曾写有对联一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东甩;思前想后看《左传》,书往右翻。”这位大文豪品尝西瓜时,那种潇洒脱俗之状,尽在寥寥几句联语之中。 明朝文学家蒋焘,有一年夏天,家里来了几位客人,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吃西瓜时,其中有一位客人提出作联助兴,便出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这句联语采用的是“拆字格”,把“冻”字拆成“东”字加两点,又把“洒”字拆成“西”字加三点,在场的几位客人面面相觑,难以对答。 此时,正在一旁切西瓜的蒋焘,听到客人出此上联后,立即随口出说了下联:“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他也是巧用“拆字格”,把“切”和“分”两个字,拆成“七”加刀和“八”加刀,真是妙语连句,堪称绝对。 历代文人雅士的篇篇佳作,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人们在吃西瓜时津津有味的情景,把西瓜写得更加香甜无比,食之令人难忘。 明清时期,西瓜与民间风俗也是紧紧相邻连的。我国南方民间有在中秋佳节之夜用西瓜供奉月神;而在北方则有在立秋之时用西瓜祭祖的习俗。 江南一些地方,人们还将西瓜瓤挖掉,并在西瓜皮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内点灯烛,便成了一种别具风格的季节性的观赏灯――西瓜灯。 素有“西瓜之乡”之称的浙江嘉兴、平湖等地区,每年仲夏之时,都要举办一次西瓜灯赛。早在明清时代,嘉兴和平湖一带的民众在吃完西瓜瓤后,都把西瓜完整无损地留下来,在瓜皮上刻上花鸟龙虎凤等图案,点支蜡烛,悬挂于堂前的习俗。 清代诗人黄之隽,在嘉兴观看西瓜灯展后,诗兴大发,题诗赞之:“瓣少瓤多方脱手,绿深翠浅但存皮,纤锋剖出玲珑雪,薄质雕成宛转丝。”诗人用巧妙的笔法,将一种特殊季节性的西瓜灯描绘得惟妙惟肖。 观赏西瓜灯,那种奇韵绝趣,确非一般灯彩所能比。那碧绿的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