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动力分析
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动力分析
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动力分析
摘 要 试图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体制改革的动力进行分析和论述,为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体制更好地进行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参考。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体制改革 动力分析
根据马克思唯物主义学说,促使事物的产生变化可以有多种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站在国家的角度,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及其体制改革的动力可以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而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的结合又可称之为第三种力:合力。
1 外部动力
1.1 世界各国实力竞争的转嫁压力
经济全球化这只看不见的手,敲开了世界各国之大门,各个国家都毫不例外地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经济竞争的压力。为了生存并立足于世界强国之列,各国纷纷展开了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两个核心内容,但一国的经济实力又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一个核心内容,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于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主要在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又主要在于建立科学的并适合该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先进的高等教育体制;国防实力的竞争更在于先进武器的竞争,先进武器的生产在于世界一流的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最终又主要来源于高等教育,而一国建立的合理先进的高等教育体制可以变成世界级人才的“催化剂”。可见,现代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不断竞争主要在于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的竞争,最终也落实到了或者可以说转嫁到发展各自高等教育的肩膀上,高等教育的发展却又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这必然引起各国领导、专家和学者对外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密切关注,竞相学习,竞相取长补短,不断推动本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向前迈进。
1.2 外国成功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吸引力
近代德国建立起来的具有洪堡精神的教学科研型大学制度和以此建立起的高等教育体制,曾风靡一时,一度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学习楷模,各国纷纷派学者到德国学习经验,将德国模式直接搬用、模仿或结合本国特点建立起适合自己国家的大学模式和高等教育体制。美国建立起了具有研究生院特色的现代大学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高等教育体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先锋。
我国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前,因社会形态等各方面和苏联接近,故高等教育体制基本上也学习苏联的模式,和其较相似。而当时苏联模式曾经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带来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量的世界一流的高素质人才、劳动力,推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成功地研制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奠定了前苏联在当时世界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强国地位,曾令人无限向往。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前苏联没有及时成功地改革其经济政治等制度以适应国家的发展,最终导致国家解体,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解体,建立其上的高度集权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随之要改制。现在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产物——高等教育体制已经不再适应现时的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了,必须要改革,不能步前苏联之后尘。改革没有既有的经验,只能摸索前进,但是有前苏联的榜样,也有现时世界上某些经济和教育强国的成功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例子,如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国家等。它们对各国有关的专家学者和人士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比较高等教育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应运而生。我国也已经开始了比较高等教育研究的探索,专家和学者们纷纷撰写了以“外国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启示”为主题的论文,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很多被收入了中国期刊网,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及其体制改革献谋划策,对此改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 我国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压力
(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依靠教科研,教科研在于21世纪的高级人才,高级人才在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有赖于一个不断创新的合适的高等教育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的生产力在不断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迅猛发展,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促使高等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人才培养的规格、教育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做出合适的调整或改革,这就迫切需要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及其体制进行相宜的不断改革创新和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级人才,加快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促进科学技术知识的发展和创新,促使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经济、政治的发展客观需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者的权利、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等;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有积极的反作用,能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的人才、促进政治民主并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奥运安保工作带给我们思考及启示.doc
- 好玩幼儿游戏.doc
- 好排比句集锦.doc
- 女生缓解胃痛小方法.doc
- 好珍贵主持稿,会用上.doc
- 好男人具备品质.doc
- 好看美剧,练听力~.doc
- 好看心理电影.doc
- 好看美剧推荐.doc
- 女人的月经及美在脾经.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