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媒体视野下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全媒体”视野下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张芳宁
2012-11-26 16:41:28 来源:《情报资料工作》 2011 年 04 期
【英文标题 】The Future of Library Servic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Omnimedia
(Changan University Library, Xian, 710064)
【作者简介 】张芳宁,女, 1980 年生,长安大学图书馆馆员。长安大学图
书馆 西安 710064
【内容提要 】 文章基于全媒体信息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阐述了全媒体概
念及图书馆应用全媒体服务的案例, 分析了全媒体时代图书馆服务的六项主要特
征,提出信息传播已进入全媒体时代,应重新思考图书馆服务的未来。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n library from the omnimedia, the paper
narrates the concept of omnimedia and the cases of omnimedia services in
library, analyzes the six main characters of library services under the
omnimedia era, puts forward that libraries should reconsider the future
of the services since information propagation has entered the omnimedia
age.
【关 键 词 】图书馆服务 / 全媒体 / 服务特征 library
service/omnimedia/service characteristic
2010 年 12 月 15 日,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先生在“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
程启动仪式”讲话中指出:“以 3G、智能移动终端以及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为
代表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信息的传输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化,
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1] 。“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
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 [2] 。全媒体
信息环境将改变图书馆的服务形态, 图书馆唯有敏锐把握变化的时代方位和传媒
格局,调整信息服务方略,才能适应全媒体发展趋势,成功迈向未来。
1 “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概念在业界还存在着争议,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国人民大
学教授彭兰为代表的“营运理念(模式)说”,她认为,“全媒体”即运用所有
媒体手段和媒体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是传媒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
强调从总体上看全媒体传播在落点、 形态、平台上不再是单一的, 而是多元化的;
另一类是以南京政治学院周洋为代表的“传播形态(模式)说”,他认为“全媒
体”概念是媒体走向融合后的产物, 是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来
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 是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目前看来多数专家认可
“传播形态”说,认为全媒体就是在以互联网、 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前
提下,在多种媒体传播手段基础之上, 进行媒介之间的融合, 产生质变后形成的
一种新的传播形态。 全媒体是人类掌握信息流手段的最大化集成者, 是传统媒体
与网络媒体乃至通讯媒体的全面互动、互补、互溶的融合模式。通过提供纸媒、
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使受众获得海
量、实时、快速的媒体体验 [2] 。
新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