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VIP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昭君故里即是今天的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原名烟墩坪,又名王家湾。它面临香溪水,背靠纱帽山,群峰林立,崖壑含翠,橘林丰茂,山明水秀,极富诗情画意。村内有楠木井、娘娘井、梳妆台、望月楼等遗迹。 咏怀古迹(其三) 【教学目的】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朗读诗歌、简介背景 三、基础知识 四、诗歌赏析 五、朗读背诵 一、导入 中国的四大美女:西施、杨玉环、貂禅和王昭君。 “自古红顔多薄命”。《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马嵬》中的杨贵妃,还有《琵琶行》中的琵琶女不都是这样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 三)》,看看昭君的悲剧是否也是这样的…… 二、听录音,朗读诗歌,了 解诗歌背景。 三、基础知识 1、词语理解 (1)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2)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 (3)一去句:昭君离开汉宫,远嫁匈奴后,从此不再回来,永远和朔漠连在一起了。紫台:犹紫禁,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朔漠:北方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4)画图句:意谓元帝对着画图岂能看清她的美丽容颜。 (5)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6)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 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 四、诗歌赏析 1、《咏怀古迹五首》简介 (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共五首; (2)内容:缅怀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漂泊之感和思念故乡之情)。 2、诗歌赏析 (1)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沿有村。 (2)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3)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4)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5)诗歌题目是《咏怀古迹》,“咏怀”类诗歌往往是借古伤今、借古抒怀,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王昭君呢?诗人又借写王昭君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情怀呢? 五、朗读背诵全诗。 * 背景简介: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肃宗朝虽任职京师,也只不过是一左拾遗。就这,还因忧国惜才,疏救房琯,而触怒肃宗,差点获刑。虽然获救,却终被疏远,终于郁郁辞官,后应严武之邀,遂漂泊西南。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诗句翻译: ①有人说第一句气势飞动,先声夺人,写得很好,你认为哪个字用得好?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赴”字用得好。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画面。 ②起句诗歌写出了三峡雄奇生动的气势,而对句却落在了小小的昭君村上。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群山万壑奔赴荆门,大有惊天动地之势,好象前往迎接一个英雄人物的出场。却原来如此灵秀的江山,原是为了迎接昭君。杜甫在这里正是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 ①这两句诗用了哪些意象?你有什么联想? 提示:紫台、朔漠、青冢、黄昏。 联想:昭君离别汉宫远嫁匈奴,来到无边无际的沙漠异域,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过着凄苦的生活。 那和无边的沙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仿佛在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仅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了、消化不了。 ②这一联哪两个字用得比较好?试作分析。 提示:连、向。 连:写出了沙漠的无边无际,突出了环境的恶劣与昭君悲苦的命运。 向:写出了昭君的思汉之心,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问题:这一联紧承前两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昭君的身世家国这情。你能说出与颈联的联系吗?这两句写出了昭君怎样的遭遇? 提示:画图句紧承每三句;环珮句紧承第四句。 画图句:元帝从图画里略识昭君,实际上就是根本不识昭君,从而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环珮句:虽骨留青冢,但怀念祖国之心永远不变,魂灵还会在月

文档评论(0)

mmrs3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