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双重性格学生辅导和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双重性格学生辅导和教育

双重性格学生辅导和教育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小学生,在性格上表现出两面性:即他们在学校和在家里的表现不一样。双重性格学生的内心深处极其复杂,表现出来的方式出是多种多样的。但只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观察了解学生心理入手,多表扬鼓励, ,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导和矫正,就能防止这类学生双重性格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生;双重性格;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02—02 一、背景材料(两个李明) 1、在校的李明 进入三年级后,我发现内向、文静的李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上课时,经常在下面搞小动作,影响邻桌同学听课,老师批评他就跟老师顶嘴。下课时,他跟邻班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一起打闹,有好几次放学回家不走校门而是翻墙。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不跟本班的路队走,而总是跟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打打闹闹,或欺负其他的同学,抢低年级同学的东西。 2、在家的李明 通过家访,我了解到了李明在家的状况:老实而文静。他能按时回家,到家总是一个人默默地玩,从不外出玩耍。他在家里从不跟父母提过高的要求,行为规规矩矩的,比女孩还要老实。 二、心灵之音(渴望关爱) 1、“我想犯错误”——面对老师的忽略 一直以来处于中游水平而不需我多操心的李明,为什么突然变成双重性格的人呢?为什么他在校和在家会有这样完全相反的表现呢?于是,我找了他。经过我多次耐心启发和诱导,他终于开口了:“我想犯错误。犯了错误,你就会狠狠批评我一顿,以后你就会对我多关注一些,做什么事都有我的份。”听了李明的话,我深感自责。平时我的工作重点只注重“两头”——优生和后进生,忽略了“中间”——中等生,他们学习成绩平平,很少违反纪律,没有什么特长,性格内向,既没有“优等生”那样亮光四射,也不像顽劣生那么淘气、顽皮,需要我时时注意“敲打”。他们被我冷落,甚至遗忘,他们由此产生了失落感,精神状态有时不振作,情绪上闷闷不乐,干什么都平平淡淡,没有劲头,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进步和发展。像李明这样被压抑久了,就想搞出点“事情”来刺激老师,以引起老师的关注。很显然,他们虽然不显山露水,“不会惹麻烦”,但他们同样也有被爱的需要,同样有被关注的愿望,同样需要老师去点燃心中理想的火种,同样需要老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他们希望班主任经常与他们交谈,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哪怕只是一个微笑,一瞥赞许的目光。而作为班主任的我恰恰忽略了这一点,以致于李明有了如此明显的转变。 2、“我必须听话”——面对家长的高压与冷漠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李明产生双重性格的原因,我进行了多次家访,了解到家长希望他学习好、又懂事,所以平时对他管教得非常严格。规定放学后必须按时回家,不得外出玩耍,如果有半点不良行为,家长对他非打即骂,态度非常粗暴。孩子需要家长的爱和家庭的温暖,这种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儿童就会将这种不满的情绪发泄到外界,以寻求自我心理平衡。因为家长在态度上的冷漠,行为上的粗暴,缺乏爱和情感的交流,近乎无情,结果给孩子一个定势心理:反抗不得,只能被动地屈服。在父母面前尽可能装成懂事、听话的样子,以求得自己暂时的安宁。这样实际上使孩子在家庭长期受到心理上的压抑,这种逆来顺受的表现是孩子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心理。 随着年龄增长,对外交往机会的增多,这种受压抑的情绪便开始向外转移。他将这种压抑和不满发泄到课堂或同学身上,有时甚至做一些毫无目的的活动,以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求得暂时的心理平衡。 三、辅导过程(关心、爱心是灵丹妙药) 1、积极地付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保护儿童。”了解了李明在家和在学校双重性格与行为的原因后,我以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热情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给他创设施展才华的舞台,并慷慨地赞美他,使他感觉到自己正受到老师关注和重视,重新燃起他自信的火花。 首先,给他输入情感。针对他渴望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的心态,我利用班会课,请来其他任课老师,搞了一次“优点轰炸”的活动,老师、同学们由衷的恰到好处的赞美,使他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提高了自我的价值感。这一切,深深地触动了他的情感世界。 其次,抓住时机,激发感情。有一次上体育课,他突然脸色苍白,大汗淋漓,我马上带他到医院去看病,找到了“病因”,原来是他未吃早饭,运动过度后造成的,我给他送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和一只香喷喷的面包,此时,他深深地体会到了老师的浓浓爱意,内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动情效应”,他说:“老师,您对我真好,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好好表现,来回报您对我的恩情。” 最后,搭建舞台,激励他实现自我价值。他的字写得好,画也画得不错,于是,我就安排他负责本班黑板报的编辑等,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他进行针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