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摘要: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早期在X、CT、MRI上的表现,并比较三者的临床影像价值,早期发现和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提供有效的临床依据。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诊断报告
【中图分类号】R59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2-02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一种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的慢性炎症性的免疫系统性疾病[1]。其中,骶髂关节是早期主要累及的关节部位,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向上或下次序发展,早期一般以腰背部疼痛和僵硬,活动后好转,逐渐发展为脊柱僵硬,强直,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2]。针对本病病因目前不明确,较有一定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是HLA-B27[3],而临床上影像学的诊断却能早期发现,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我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情况报道如下:
1X线放射性诊断
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一侧或是双侧的关节间隙变窄或是完全无间隙,关节面的骨质可被吸收,关节面模糊改变或呈锯齿状、参差不齐或皮质中断,伴有程度不同的骨质硬化[4]。关节软骨下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带,界线模糊,或者是囊状改变,关节面可见小囊状透亮区。脊柱则正位片见椎体有骨密度降低、椎间小关节模糊不清,椎旁韧带钙化,骨桥形成,侧位片则见广泛而严重的骨化性骨桥表现称为“竹节样脊柱”[5],这些一般到晚期才表现出来。
2CT放射性诊断
主要表现为一侧或者双侧骶髂关节面毛糙,边缘模糊,皮质的白线消失,关节面中下1/3以下呈现对称性或非对称性的虫蚀样骨质破坏[6],伴有边缘糜烂不整,在破坏区周围均不同程度有骨质硬化,下部腰椎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糜烂破坏,椎旁韧带不同程度的钙化,下部腰椎小关节间隙消失。
3MRI放射性诊断
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周围的信号出现异常[7]。T1WI呈现低信号表现,压脂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面呈现虫蚀样骨质破坏,间隙模糊,关节软骨缺损信号在T2WI增高、不规则增厚,在T1WI、T2WI上骨质硬化表现为低信号,而囊变在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关节部分或完全强直[8]。而后期则在关节突、椎弓根、棘突骨髓及其周围软组织和棘间韧带上呈现T1和T2的信号改变,在坐骨结节,耻骨联合处可见组织水肿[9],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和STIR呈现高信号,且表现多为对称性。
4小结
强直性脊柱炎多为男性多发[10],男女比例在4∶1左右[11],基本的病理表现为骶髂关节的附着炎症,病情的发展逐渐累及附近的脊髓,水肿,进而肉芽组织形成,骨质破坏,最终呈现骨的纤维化和骨化,椎体呈现韧带的钙化,脊柱的竹节样增生[12-14]。患者往往是由于腰痛,晨僵,活动受限等就诊。
临床影像学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依据骶髂关节分成四级[15-16]:0级为正常;Ⅰ级为可疑异常;Ⅱ级为轻度异常,可见局部的侵蚀硬化,而关节间隙无改变;Ⅲ级则可见关节的明显异常,伴有关节的侵蚀、硬化、间隙改变、部分强直等一项极其以上的改变;Ⅳ级为关节完全强直改变。
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一般是骶髂关节的双侧对称性改变,随病情的变化逐渐关节模糊,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关节面呈锯齿状或串珠状破坏,周围骨质硬化改变,CT的高分辨率,更能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改变,有利于其分级和诊断[17]。而MRI因为能早期明确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病变,凭借T1WI、T2WI的高低信号影像发现关节旁水肿、硬化和脂肪沉积等最早期征象,一般可作为最早期的脊柱炎改变诊断,但是显示骨质不及X片,而X片一般是作为首选的常规诊断[18],可显示竹节样脊柱改变,若有怀疑为强直性脊柱炎时则予以CT检查。三者各有优缺点。
5展望
随着现代的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早期发现和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已经成为现实,X、CT、MRI各有优势,在临床上可综合运用。早期可MRI诊断已尽可能早期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小立,刘淼,强永乾等.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CT、MRI诊断价值[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5,11(3):147-149
[2]尚燕宁,赵天佐,张雪哲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和髋关节的CT表现[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1):16-18
[3]朱通伯,颜小琼,王桂宁等.不可忽视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的临床症状[J].中国骨伤,2004,17(11):641-642
[4]马进,严修明,胡久民等.CT与X线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36(5):633-636
[5]陈明涛,吕合群,崔秋凤等.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撷精[C].//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二〇〇八年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8:161-16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