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地质通报.PDF

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地质通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地质通报

, 第 卷第 期 地 质 通 报 =?’#! :’!* #! !* , 年 月 4 7844295: 3; 65:. 3@A’ #**# #**# !* 湘西震旦纪武陵山生物群的 化石形态学特征和归属 陈孝红 汪啸风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古生物研究中心 湖北 宜昌 ))%**% ) 摘要:湘西桃源理公港震旦系留茶坡组中部黑色页岩中的炭质压膜化石,为研究末前寒武纪晚期生物学提供了一个 稀有的布吉斯页岩型分类学窗口。根据已知属种和新获材料的研究,确定了!个明显的形态类型,讨论了每种形态类 型特征及其可能的生物学属性,指出除个别化石可能为两侧对称动物外,其余绝大多数化石可以解释为原核生物或 多细胞藻类,系统发育上与绿藻、褐藻、蓝藻细菌等相关。具固着器、叶状体为球状或具同心纹构造的! # $%$’ # ()*+$,# 的发现,进一步证明典型埃迪卡拉动物群(或白海生物群)中简单的圆盘状化石可能为多细胞藻类,而不是 水母。武陵山生物群中具同心纹结构的大型圆盘状化石的出现及其共生生物特点,指示该生物群是埃迪卡拉期生物 分异发展阶段的产物,是末前寒武纪晚期一个以多细胞藻类发育为特色的新型生物群。 关 键 词:晚震旦世;武陵山生物群;多细胞藻类;埃迪卡拉生物群;湘西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00# #**# !*/*%-/*- 期蓝田生物群和庙河生物群之后,在扬子地台南缘 ! 化石及含化石地层概况 末前寒武纪晚期发现的又一个前寒武纪的 “布吉斯 湘西武陵山地区(桃源理公港)的震旦系与下 页岩型”生物类群,是一种以多细胞藻类繁盛为特 伏南华系冰碛砾岩平行不整合接触。下震旦统金家 点,伴生少量软躯体动物的新型生物群—— —武陵山 洞组厚# $ ,主要由中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白 生物群。武陵山生物群的发现为研究埃迪卡拉期生 云岩、含磷炭质页岩、泥岩、泥质白云岩组成。上统 物学提供了一个稀有的布吉斯页岩型分类学窗口, 留茶坡组厚%’% $ ,主要由下部硅质岩、炭质硅质板 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其出现在末前寒武纪晚 岩,中部黑色炭质、粉砂质页岩和上部泥质粉砂岩、 期,也是开展地层划分对比、探讨末前寒武纪末期的 含磷硅质岩组成,上与寒武系小烟溪组底部含海绵 生物绝灭事件不可多得的材料。 骨针的黑色页岩整合接触。其中留茶坡组中部黑色 [ ] # 化石的形态特点和归属 炭质、粉砂质页岩中产丰富的炭质压膜化石!(% 。岩 石地层和层序地层研究结果表明,含化石的留茶坡 武陵山生物群化石的形态类型多种多样,计有 组在层位上应与峡东含埃迪卡拉生物化石的灯影 直立不分枝的管状、长绳状或长带状、具有分叉现象 [ ] 组相当)( ,时代与埃迪卡拉期相当。但该生物群的 的叉枝状或丝束状、圆盘状、袋状和蠕虫状等。不同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