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

温州市博物馆馆藏龙泉窑精品鉴赏龙泉窑属青瓷系统,颜色有豆青、淡蓝、胎青灰、灰黄、炒米、蟹壳青等,其中以粉青和梅子青最具魅力,亦最为名贵。北宋时以碗、盘、壶器为大宗,有少量的钵、盆、罐、瓶等器物。青瓷制作规整,器底旋削平滑。南宋晚期的器物种类更加丰富,除了日用器皿外,还增添了文房使用的砚、笔筒、笔架、水注、滴、模子和佛前供用的各式香炉及八仙塑像等。本文介绍几件温州市博物馆馆藏的龙泉窑精品,让大家一睹龙泉青瓷的风采。 北宋青瓷菩萨造像(图1),1965年于温州市郊梧埏白象塔出土,属国家一级文物。 此尊造像,通高23厘米,周身施青釉,釉层匀称,玻质感强,胎质呈灰白色。菩萨头戴花冠,额有白毫。面部呈满月形,双颊丰满。双目微睁,凝视前方,神态安详。宝缯下垂至肩,颈、胸有璎珞及宝珠挂饰。上身袒露,腹束结带,臂、腕戴钏。左腿盘曲,右腿屈膝,跣足,半趺式坐于束腰须弥座上。一鸽子停驻右脚前。从造像的釉色、胎质和底部呈现的“朱砂底”等,判断认定为北宋龙泉窑产品。另也有认为此造像胎釉青中泛黄,无龙泉窑青釉的温润,更类似为温州本土的瓯窑产品。 这尊青瓷菩萨造像肌体丰腴、雍容华贵,依然保留着唐时遗风,同时也呈现出宋代佛教世俗化的端倪。在她的身上已看不出懔然仙气,却宛如上流社会一位贤淑的少妇,秀丽妩媚、稳重端庄,充满了人间生活的意趣。这正是宋代理学的勃兴,佛教造像开始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生动写照。它不仅表现了优雅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而且透出浓郁的世俗意绪,从侧面反映了当时温州社会文化的特征,弥足珍贵。也是龙泉窑工匠们高超技艺贴近生活的一个生动典范。 此尊造像被选入《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一书。 南宋青釉叶适墓志(图2),1940年于温州慈山叶适墓出土,系龙泉窑青瓷制品,年代为南宋。呈长方形,纵33厘米,宽24厘米,厚3.5厘米。属国家一级文物。 墓志为瓷土烧制,胎质细洁致密,胎色白中泛灰。正面及边缘施淡绿釉,釉层丰厚透明,玻质感强,光亮照人。墓志正面用褐黑釉书篆体18字:“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十年吉立”,竖分三行,行6字。 该墓志出土时断为两截,一匠人得之,售于金石家谢磊明先生。1948年10月,位于市区杨柳巷的谢家遭火灾,墓志亦罹难。后从瓦砾堆中寻得,拼合尚完整,唯左角下方缺一小块。1950年6月,谢先生将墓志赠送市图书馆,后移交温州博物馆。 元代龙泉窑粉青釉牧童骑牛砚滴(图3),1983年6月于浙江温州泰顺县南浦乡(今筱村镇)孙坪元代窖藏出土。共出土六件,此砚滴为其中之一。该砚滴通高7.5厘米,长9.5厘米,牧童高4.2厘米。头梳双髻的牧童跪骑牛背,双手前曲,短笛牧歌。牛伏卧在地,牛背后部开注水口,嘴为流口。施粉青釉,露朱砂底。造型奇巧生动,极富乡野生活气息。 此次元代窖藏的发现极为偶然。事件发生于1983年6月,当时泰顺县南浦乡孙坪大队的一批农民要在山边盖一房子,挖地基,无意间从一块塌陷的泥土里发现了一个窖穴,仔细一看,竟然有一批晶莹剔透的瓷器露了出来,上面还盖两件铜钹。农民们面对这些温润如玉的瓷器,一哄而上就抢开了。事过几天后,当地一业余文保员把此事告诉了当地文物部门,后来文物工作者是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才收回了六件瓷器和两个铜钹,是不是就这几件,如今谁也说不清,当事人回忆说可能不止这些。这些元代龙泉窖瓷器,属于国家二级以上文物。 1988年4月,温州洞头县制药厂在北岙镇后垅村后垅山脚建筑厂房施工时,距地表0.8米处发现一窖藏。共发现瓷器50余件,较完整的有37件。元代粉青釉模印菊花纹高足杯(图4),即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件藏品。 窖藏共出此款高足杯6件,器高9.5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4.5厘米。该杯口沿外撇卷唇,腹部丰满,竹节状高足,间布开片纹。内底模印菊花一束,玲珑可爱,似在秋日的含苞欲放。粉青釉层厚泽滋润,色泽典雅。 这批窖藏的发现与温州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温州作为龙泉青瓷的发源地之一和“仿龙泉”瓷器的产区,是外销瓷的主要港口。温州与龙泉同处瓯江水系,宋元以来大量的龙泉青瓷就是从温州港出口后,远涉重洋,广销至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东非等地,后又波及欧洲,辗转世界各地。所以,温州是当时南方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始发地之一。 洞头县位于东南沿海,瓯江口外,四面环海,是海上交通的必经之路。这里紧靠温州大陆,海运以洞头港、三盘港为中心,四通八达。洞头港前有半屏山和大瞿山作屏障,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湾。后垅村坐落在港湾的西北侧,这里古时集镇繁荣,并设有泊船码头。元代窑藏瓷器出土地点离港湾水面仅16米,可见这批瓷器很可能是在外运中遇到意外,临时埋于此地。洞头这批窑藏瓷器,是温州永嘉桥头眠牛山元代窑场烧制的。其中高足杯、碗和盘等是外销瓷中畅销物品,它与日本、朝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