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资料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资料研究

主动脉夹层23例临床资料研究中图分类号:R543.1 R256.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8-0764-02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膜撕裂,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其自然病程1周病死率为50%,1年病死率为90%,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Debakey将主动脉夹层分为3型:I型夹层起自升主动脉并延至降主动脉,Ⅱ型夹层局限于升主动脉,Ⅲ型夹层起自降主动脉并向远端延伸。过去认为本病是少见病,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往往被漏诊或误诊,近年来由于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的提高以及检测手段的进步,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大进展。现将近10年来我院及在外院进修期间收治的23例AD病人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3例病人均符合AD的诊断标准。男15例,女8例,年龄35岁-87岁,平均60.8岁。I型4例,Ⅱ型5例,Ⅲ型14例。急性期(发病≤14d)16例,慢性期(发病14d)7例。 1.2 病因高血压19例(82.6%),其中1级2例,2级4例,3级13例;动脉粥样硬化2例;马方综合征1例,大动脉炎1例。 1.3 症状、体征和并发症所有病人均有疼痛,其中单纯胸痛者4例,胸背部痛者14例,腹痛者8例,腰痛者3例。胸或胸背痛向头、颈部放射者l例,向蝮部、腰部、下肢放射者13例。血压(100-230)/(60-125)mmHg(1mmHg=0.133kPa)。2例主动脉瓣区有舒张期杂音,3例双侧肺部可闻及湿哕音,5例有腹部压痛,2例腹部可扪及搏动性快。出现休克者4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胸腔积液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2例,心包积血1例,急性心肌梗死(下壁)2例,上消化道出血l例,急性肾衰竭2例,缺血性脑卒中1例,下肢坏疽1例。 1.4 实验室检查23例病人人院时均急查血常规、肾功能。血红蛋白72g/L-158g/L,5例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3.7×109/L-180×109/L,9例白细胞总数升高;血尿素氮3.1mmol/L-17.8mmol/L,血肌酐38μmol/L-672 mnol/L,2例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升高;13例行血清淀粉酶测定,升高1例。 1.5 辅助检查 1.5.1 心电图23例均行心电图检查,16例有左室肥大和/或心肌缺血,2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1例出现急性心包炎的心电图的改变。 1.5.2 x线胸片19例行x线胸片检查,11例主动脉增宽,4例主动脉弓局限性隆起,3例主动脉增宽影像内出现内膜外钙化影,2例纵隔增宽,2例胸腔积液。 1.5.3 超声心动图16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可见主动脉真假二腔、主动脉内膜瓣,检出率62.5%。1例发现有心包积液。 1.5.4 CT检查17例行cT检查,15例可见主动脉真假二腔,检出率88.2%,其中5例可见主动脉内膜撕裂所致的内膜瓣,2例可见胸腔积液。 1.5.5 核磁共振检查6例行核磁共振检查,均可见主动脉真假二腔、主动脉内膜瓣。 1.5.6 主动脉造影5例行主动脉造影,均可见真腔和假腔双腔显影,并可见内膜瓣和内膜破口。 1.6 误诊情况误诊6例,误诊为急腹症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各1例。 1.7 治疗与转归23例均行内科治疗。对剧烈疼痛者,用吗啡或哌替啶等药物止痛;对烦躁不安者,用镇静剂;对有出血人心包、胸腔或主动脉破裂者给予输血以补充血容量;对合并有高血压者,给予降压治疗,可应用硝普钠以25μg/min-50/μg/min速度静脉输注,必要时可加大用量,同时辅以β受体阻滞剂以减慢心率,使血压和心率降至临床治疗目标。早期使用缓泻药,避免用力大便,注意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措施。23例中死亡4例,其中1例猝死,病死率为17.4%。 2 讨论 AD的病因尚不明确,80%以上病人有高血压,其他可见于主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马方综合征)、妊娠、外伤和外科手术等。基本病变为囊性中层坏死,主动脉中层弹性纤维有局部断裂或坏死,基质有黏液样变和囊肿形成。分离的主动脉壁中层可逐渐凝固机化而自行愈合,如向内膜破裂进入真腔,临床症状相对缓解、稳定,如向动脉外膜破裂,则症状加剧甚至猝死。 由于病变的部位不同,A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90%病人可出现突发性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且吗啡等镇痛药效果欠佳。疼痛最多见于前胸部,其次是肩胛区、上腹部或腰部。AD所致的疼痛从发病起就呈剧烈的疼痛,往往同时相继出现上述两个或以上的部位疼痛,这种疼痛特征有助于与其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