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腔出血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三例研究.docVIP

产后腹腔出血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三例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后腹腔出血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三例研究

产后腹腔出血并发腹腔间室综合征三例研究腹腔间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导致心血管、肺、肾、腹腔内脏、腹壁和颅脑等功能障碍或衰竭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腹内高压、严重腹胀、少尿、呼吸窘迫等,是一种预后凶险的急危重症[1]。随着认识的提高,ACS病死率已从100%降至20%~50%[2],产前ACS并不少见,通常由妊高症、羊水过多等子宫内高压所引起[3],然而,产后子宫压力缓解,产后出现ACS极为罕见,加上临床医生认识不足、容易忽视。本文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间收治的产后ACS 3例临床资料,并将诊治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1 22岁,因“孕1产0孕32+周LOA待产,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肝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于2009年12月14日急诊入院,并急诊剖宫产,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术后尿少,血红蛋白逐渐缓慢下降,术后第6天突然脐周疼痛,脐下腹部膨隆明显,可触及巨大肿块,界清,表面光滑,质中,张力较大,实性,体积为20 cm×18 cm×15 cm,腹部外形类似于妊娠7月的腹部体征,患者腹胀,血色素下降至52 g/L,无尿,B超考虑腹腔巨大血肿,体积为19 cm×18 cm×14 cm,腹壁来源可能大,膀胱受压,盆腔少量液性暗区,子宫位于脐下,子宫腔内少量液体,回声不均匀。术后第7天腹部增强CT可见直肠、乙状结肠无明显扩张,小肠被腹壁巨大肿块推向一侧,子宫与肿块之间有清楚间隙(图1A),膀胱被肿块压迫,肿块位于壁层腹膜以外并且连续(图1B),考虑腹壁血肿可能性大。经过密切观察和积极治疗,患者血色素依然进行性下降至44 g/L,红细胞压积 0.125,肌酐升至183 μmol/L,再次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血肿位于壁层腹膜与筋膜之间,上达脐部,下达耻骨联合,清除凝血块约2300 ml,子宫表面未见出血,膀胱表面、腹膜、肌层广泛渗血,未见血管性出血,予以彻底止血,术后肝肾功能逐渐改善,后痊愈出院。 病例2 35岁,因“产后阴道大出血10 h”于2011年4月2日入院。入院前晚于当地医院分娩10 min后,阴道大出血,行剖腹子宫次切术,术后阴道仍大出血,再次剖腹行子宫全切+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后出现无尿,全身肿胀,分娩后阴道出血总量约8000 ml,遂拟“孕2产2孕41+2周顺产,产后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子宫全切+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羊水栓塞?”转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入院后患者浅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分,呼吸机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心率 112次/ min,血压 92/42 mm Hg(1 mm Hg=0.133 kPa),多巴胺针 5 μg/(kg·h)维持,血红蛋白 84 g/L,凝血酶原时间 35.7 s,白蛋白 25.0 g/L。患者无尿、血肌酐升高,心肌酶、肝酶、血胆红素、血尿淀粉酶增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明确,4月3日晚患者出现心率快,170~200次/ min,血压低,多巴胺 10 μg/(kg·min)维持下90/60 mm Hg左右,腹部膨隆,血红蛋白 55 g/L,血小板 31×109 L—1;凝血酶原时间 46.9 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不出,腹腔B超提示少到中量积液(腹腔血凝块不排除)。给予快速输血。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 75 g/L,血小板 26×109L—1。4月4日8∶00至16∶30,盆腔引流管共引流出鲜红色血性液体2350 ml,盆腔引流液与静脉血常规成分接近。腹腔B超:腹腔可及中量游离液性暗区,较深约8.3 cm,下腹腔见大小约14.0 cm×10.0 cm的絮状回声团。考虑仍有活动性出血,于当晚行剖腹探查术+腹壁血肿清除术+腹腔内止血术+小肠部分切除术+小肠外置术。术中探查腹壁内游离血液约1000 ml,取出凝血块约200 ml,打开腹膜,洗出淡血性液体1200 ml,血块100 ml,距回盲部约40~80 cm处可见多处节段性小肠坏死,切断部分小肠40 cm。术后诊断:产后大出血,出血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腹壁大血肿,小肠节段性坏死,羊水栓塞,贫血。术后患者仍昏迷,四肢明显水肿,氧饱和度出现下降,波动在71%~90%,查胸片提示右侧胸腔透亮度减低,考虑长时间缺血缺氧引起的休克肺,氧合指数仅为35,结合胸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改变,行体外膜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