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课件:第7课《朱子》语类三则(共45张PPT).ppt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课件:第7课《朱子》语类三则(共45张PPT).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课件:第7课《朱子》语类三则(共45张PPT)

背景图片 论入新课: 请谈谈你读书学习的具体目的。 香港科技大学博导丁学良在第10届深圳读书月读书论坛进行一场题为《阅读改变人生——兼论城市人文精神的养成》的精彩讲座,丁先生把读书的目的分成6类。一是为了寻求知识,成就事业。二是获取技能和手段,读电脑、房地产类的书等,是为了学会具体操作。三是为了知识上的好奇。四是出于一种情感、情绪方面的驱使而读书。五是为了寻求意义,包括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世界的意义、现在的意义、未来的意 义、过去的意义。六是要寻求人生的 榜样,受到启发,得到教育。今天我 们探究一下朱熹对读书目的的看法。 走进文本 1、朗读本则文段,自主疏通文意并 详细批注。 2、教师检测重点文言知识。 (1)释义: A不是教人向外 B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C这里只在人扎定脚做将去 D里面煞有工夫 向外人炫耀 不才,不正派 踏踏实实;助词,无义 极,很 落实! (2)翻译句子 A试自睹当自家,今是要求人知?要自为己? 试着自己观察自己,现在是要求别人了解(自己),(还是)要求自己提升自己?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有道德的人明白义理,品德低下的人只知道追逐利益。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提升自我,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装点门面给别人看。 D大凡为学,且须分个内外,这便是生死路头! 大凡研究学问,必须分辨是为自己还是为外人,这便如同生和死的界限一样。 探究文段 1、朱熹批判了当时社会的哪种不良现象? “今人只一言一动······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批判了当时的读书人只追求利益,不注重追 求义理,导致整个社会都追逐利益,不讲求 义理的现象。 2、“义利”观与朱熹的“天理人欲”观有何内在联系? “义利”源于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看作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孟子也说:“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孔孟的这些说法是儒家关于义利关系的基本主张,朱熹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传统,并进一步作了阐释。指出选择“义”,便是向内,才能步入圣贤殿堂,选择“利”,便是“向外”,只会趋向不肖之途,可见,义是天理之所宜,利则“人情之所欲”,义利问题是等同于理欲问题的。 3、今天,你如何看待“义与利”的?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若浮云”鲜明地告诉我们要舍利取义。孟子进一步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更坚定地告诉我们要坚守做人的大义。尽管当今社会很多人见利忘义,但我们要坚守自己洁净的精神家园,做一个讲大义的高尚的人,让自己的灵魂宁静安逸。 1、以“成才源于苦读”为题目的小作文。 2、以“天理与人欲”为话题的小作文。 交流研讨方法: A、6人小组内部交流。 B、推荐优秀篇目,班内交流。 C、教师推荐相关内容阅读 交流研讨前两次小作文 勤学苦读 舒雪峰 学海宏遥漫, 书山无尽头。 终生勤苦阅, 皓首醉书楼。 成才源于苦读 论学不如好学,好学不如苦读,好与苦固为一体,舍其一,皆非为学。 肃秋之晨,黑云抑天,瑟瑟秋风,涓涓细流,喃喃断燕,匆匆步吟。虽无管弦之盛,却有其清幽雅致之美。 芸芸学子皆切于时,快步若飞,胜比急湍猛浪。鸣铃顿起,室内书声多涌起。虽不比阳春却胜似白雪。孰谓一代衰一代,分是英雄出不穷。千古名流道不尽,大江东去,浪淘尽,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数千学子聚于此,皆为求学奋今朝。今朝苦读,明朝就,明朝功成留英名,不负十载寒窗苦。 东风柔柔花四舞,浓露莹莹树旖旎。人之所以称智,俱因其苦学。然学亦有道。好学,勤学,苦学亦其精华矣。欲出人之远,俱得苦学勤思,冀其有所获。由此,智者益智,反是,愚者益愚。 君子常学、好学、苦学,方能成其高;圣者勤学、博学、研学,方能就其深。人不患书多,患其书多而不读,多读而不思。学如春耕秋收,勤惰终无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智者博学,功在其苦。 郊野腊梅斗冰雪,幽谷兰草笑春风,苍穹雄鹰搏长空,寒窗学子苦孤灯。圣者不问苦乐,不计成败,一根傲骨支于体,苦学精神气冲天。白日恰似冰底水,尽日东流人不知。莫学龙钟来叹息,苦学勤思少遗憾。 光阴易破青春之面饰,会为美人额梢掘浅漕。愿君学海苦作舟,书山浩路勤为径,志存青山永不摇,功盖长江流不尽。 天理人欲杂谈 天理与人欲的问题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儒家一贯认为,天理与人欲是对立的,人欲横行则天理灭,要克服人的一心之私欲,使之符合礼的要求。 在物质和精神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