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临床探究
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指导早期液体复苏临床探究2006年《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的颁布,使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进一步规范化,指南中血流动力学目标是以MAP、CVP的达标作为复苏的终点,而其中CVP易受心血管顺应性、胸腔内压、机械通气等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更不能反映血管外肺水[1]。因此,临床需要更为可靠的、能反映心脏前后负荷的容量指标。近年来,随着PiCCO(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测)技术的广泛开展,应用PiCCO反映机体容量状态,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脏前后负荷及肺水肿状态。本文探讨PiCCO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指导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4月至2011年8月收入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感染性休克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18~76岁,入选标准:严重感染性休克,发病时间3.0 L/(min·m2), GEDI 680~800 ml/m2,SVV 14 ml/kg时,EVLWI和氧合指数(PaO2/FiO2)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9]。EVLW不仅反映感染性休克的预后,且能指导治疗[10]。此外,PiCCO还能提供每搏心输出量、心室每搏做功指数、射血分数等指标监测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结合EVLW能有效防止肺水肿、左心衰的发生。临床医师可通过反复多次观察PiCCO所提供的数据,综合分析,做出判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CVP是通过压力代容积的方法间接反映心脏前负荷,受到心室顺应性、瓣膜功能、胸腔压力以及机械通气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准确预测容量反应性。ΔCVP反映容量反应性有一定价值,但有报道称其无法精确预测容量反应性[11]。因此,使用CVP指导液体复苏的价值有限。本研究结果显示,PiCCO组MAP和氧合指数均较对照组高,氧供充分,ScvO2及乳酸清除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织、脏器低灌注能再最短时间得到纠正,因此械通气时间、入住ICU天数缩短,生存率得以提高。这也符合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证明PiCCO的监测敏感性较CVP等传统指标更高,能及时评估心脏前后负荷及容量反应性,实施精确的液体复苏,且避免过度补液的不良后果。 PiCCO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初步研究显示,它不但创伤小、并发症减少以及对医护人员维护需求减少都使医疗成本大大减低,而且在连续监测CI、肺水含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前景。而目前国内尚无对PiCCO的大样本研究,其监测与预后的关系,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去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成人严重干扰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7(1):7—13.
[2]Levy MM, Fink MP, Marshall JC, et a1.2001 SCCM/ESICM/ACCP/ATS/S1S International Sepsis Definitions Conference[J]. Crit Care Med, 2003, 3l(2):1250—1256.
[3]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7, 16(2):121—126.
[4]Michard F, Teboul JL. Predicting fluid responsiveness in ICU patient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J]. Chest,2002, 121(6):2000—2008.
[5]王宗昱, 朱曦. 脉搏波形分析心排出量容量监测技术[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 5(6): 466—477.
[6]戴海文, 张召才, 陈进,等. 每搏输出量变异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3): 285—288.
[7]张宏民, 刘大为, 王小亭,等. 每搏输出量变异评价顽固性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J].中华内科杂志, 2010, 49(7): 610—613.
[8]黄磊, 张卫星, 蔡文训,等. 每搏输出量变异预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价值[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9): 916—920.
[9]傅水桥,崔巍,骆晓倩.血管外肺水指数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0, 19(11): 1193—1196.
[10]杨从山,邱海波,刘松桥,等. 血管外肺水指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价[J]. 中华内科杂志,20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