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_1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 〖能力目标〗 1、揣摩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目标〗 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及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 西湖,在人墨客眼中,无论阴晴雨雪,总是各具风韵的。我们欣赏几首古人咏西湖的诗(多媒体展示)。 这几首诗歌都是描写西湖美景的,因为诗人的视角不同,西湖所呈现的美也不同。今天,我们就随张岱去欣赏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出示题)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介绍作者,教师整理后明确,多媒体展示。 2、湖心亭简介: 请学生根据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湖心亭。 3、诵读比赛: 听录音,掌握字词读音,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语调。 给加点字注音。 自由朗读(3分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准备诵读比赛。 (评委由班长、学习委员担任) 4、疏通意:(解词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抢答下例题目。答对得十分,答错不得分。一个小组抢答错误后,其他小组可再次抢答,每小组只一次答题机会,每题只答两次。(班长为记分员)多媒体展示抢答题。 5、整体把握: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请在中找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 三、品读赏析 1、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的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又说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呢?(他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块看呢?──他认为舟子看不懂。)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吗?──有,湖心亭对坐饮酒观雪的两个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读出。 作者为什么不把这两人的名字写出,而只写出他们“是金陵人,客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金陵人”,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知道明朝开国时定都哪里吗?(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点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纪年,身在清朝还念念不忘明朝时候的事情。 2、看雪的时间──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 这个时候,别人都在干嘛?作者为什么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这说明了他怎样的志趣?他到底要赏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3、事──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赏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样的雪景? 找出描写雪景的句子。齐读。请同学起翻译一下。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诵读。 雪后奇景的赏析(讨论:这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写景?看谁预习得最仔细。 明确:白描。什么是白描?(研讨与练习一#8226;2) 白描──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法就是白描。 (抓住事物特征,以质朴的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用词较少,没有华丽的辞藻) 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我们刚才欣赏的诗中有这样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描”就是──“淡妆”。 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词语体现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写景的顺序。共两句话。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对什么进行描写?第二句又是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是从整体到局部地描写。 在整体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顺序。 在局部描写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的顺序。 修辞──夸张,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四、小结 这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以叙事为线索,重在描绘雪景,其目的是展示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孤芳自赏的性格。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学起简直是一种享受。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作者这种消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