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养一斋诗话》对历代诗论批评[摘要]《养一斋诗话》是生活于清道光年间的潘德舆的一部诗歌批评著作,代表了鸦片战争前中国诗学界的普遍观点,因此很有研究价值。潘德舆在具体的诗学批评过程中,严格遵循古老的诗教传统,力争做到在诗人诗论的评价上公正恰当。“秉持公心、严肃细心、较有识见”是他对历代诗评进行批评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体现出了作为一个诗学批评者的良好素养。
[关键词]《养一斋诗话》 诗论 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78-02
作为一个学养深厚而又深思熟虑的诗学批评者,潘德舆秉持着严肃不苟的态度,从事着卓有见地的诗学批评。当然,这实行起来也并不容易。在进行具体的诗学批评的过程中,潘德舆尽量做到了在秉持自身标准的同时,较为公正地对历代诗评给予恰当的评价与定位。
一、公心与偏见
潘德舆是抱着以文救世的决心来著述的,在《诗话》开卷他已表明要扭转诗风的态度:“西晋以降,陆机、谢灵运、颜延年辈业已斗靡骋妍,求悦人而无真气。一千五百年来,相沿相袭,虽有超世复古之士,不能尽涤悦人之念,则亦不能尽洗斗靡骋妍之诗,而又何慨焉!虽然,传之愈久,则正之愈难,正之愈难,则挽回之心愈不可已。此吾所以不量其力,发愤抒词,甘受人之笑骂而不顾也。”①因秉持公心以论诗,故于前代诗人诗论的评价上,他基本做到了公正不偏。
潘德舆对严羽《沧浪诗话》是相当赏识并推重的,直言“《沧浪诗话》吾所最喜”,且很理解严羽著诗话之旨:“严羽《沧浪诗话》能于苏、黄大名之余,破除宋诗局面,亦一时杰出之士思挽回风气者。”此处恐怕潘氏要引为知己,但依然不吝批评,潘氏直言“严羽为古人大名所压”而不敢批评,反观他实是勇气可嘉。他又接着说,“《沧浪诗话》大体精切,微疵所在,亦误后人,不可不与抉出,匪敢云好而知其恶也。”显然是秉持一颗有益世人之心来命笔的。
潘氏以文救世的旨意,且他对诗歌从内容到形式的要求都为这一目的服务,往往热血也会冲昏本来应该清醒冷静的眼目,作为一个诗歌批评者,实不应为某一目的或单一标准所左右,这一方面潘氏显然做得不够好。如他对李贺的评论在卷五第十五、十六、十七条,这三条稿本《说诗牙慧》原无,为刻本所加,不排除潘德舆为树立他的诗教标准故意又树了一个靶子的可能,潘氏前期曾对李贺诗倾倒备至②,这里却如此严峻地批评他,真是反戈一击。再如对阮籍、陈子昂、王安石及谢灵运、陆机、潘岳、沈约等六朝诸家的批判也可看出在诗歌审美层面的如力贬艳诗、以古为宗的特点,而对李贺、韩愈、苏轼、黄庭坚等有违雅正、敦厚的诗歌即使不加贬斥也终不肯给予积极的评价。
二、严肃细心
郭绍虞用“严肃认真”来评价《养一斋诗话》,林昌彝《射鹰楼诗话》言其“精确”③,这在《诗话》中都有大量条目可以佐证,绝非虚誉。
《诗话》中所列的前代已有诗话,潘氏少有赞同的,大多是批评、纠错、指正性的。卷一有一段长长的对翁方纲《石洲诗话》的评价。潘不满翁方纲以苏轼诗导引后学,更愤恨他教人避难就轻、寻取捷径。翁方纲鉴于明七子及清前期“诗必盛唐”的局面,就举出了宋诗来扭转,苏轼遂成为模范。潘和翁虽然有诗歌宗尚上的差异,但翁的言论确有值得商榷之处,潘主要是怕教坏人心。接下来批评翁方纲把“遗山《论诗绝句》中攻苏之作,亦傅会为爱苏之论”,“为偏好苏诗所蔽,而又不敢贬驳遗山,故于无可解说处,亦强为傅会,遂使人览之茫然”,更是一针见血,毫不留情。最后对《石洲诗话》所评李白七律、白居易似陶、《长恨歌》、杜牧等各方面都一一批评,细致入微。
潘德舆的细心更明显地体现在对诗选本的批评上,如卷一第三十七条批评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诗每遗佳作;卷四第二十八条指出唐诗中作者不清、误录、模拟相袭问题;卷六第二十三批评朱彝尊《明诗综》编校粗糙;卷八第十四条谈不同选本录诗的差异。如《箧中集》与《河岳英灵集》选录王季友同一诗作,前者题作《寄韦子春》,而后者题作《山中赠十四秘书兄》。字句互异,后者又多二韵。潘德舆以为“当以《箧中集》为正,盖季友本次山之友,故次山录之《箧中》,殷璠本不足据也。渔洋两诗并选,绝不一加论断。沈确士转据殷本选入《别裁》,非是。”又如《才调集》选顾况《悲歌》四首,《文粹》选顾况《悲歌》三首,章句互异。潘德舆以为“当以《文粹》本为正,盖《文粹》本前有顾况自序,似为详核。且《文粹》本第二首云: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渌水通朱阁。美人二公颜如花,泣向春风畏花落。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一夜不得眠,瑶井玉绳相对晓。首尾宛转关生,完整一片,较之《才调》本以新系青丝百尺绳四句为一首,何处春风惊晓幕四句为一首,而又无临春风以下六句者,格韵实属过之。渔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