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校对出错成因及对策
新闻校对出错成因及对策新闻校对出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作者方面的原因。有些作者因为缺乏责任心或是笔误,稿件错误百出,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稿件差错隐蔽性较强,极易造成见报差错。二是汉语言文字特征造成的原因。汉字特征之一就是形似字、同音字多,稍不注意就容易混淆搞错。三是校对者本身的原因。其一是工作量大、时间紧,连续工作容易产生疲劳;其二是精神压力大,因为夜班有很多重要稿件需要反复校对,总想着后面有人把关,会产生麻痹思想;其三是责任心不够强,精力不能够集中,有厌烦情绪;其四是能力水平与实际要求还有差距。本文从校对者的角度分析见报差错的几种常见情况及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新闻校对出现差错的几种情况
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人们在过去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中,会留下对事物固有的印象,会把与文相近,但截然不同的事物看做是同一事物。因为知觉按照自己的期望和背景去感知外界事物,使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先入为主的负面影响。曾经帮助刘邦制定朝仪的西汉开国大臣叔孙通,编辑在编稿过程中认为“叔孙通”是错误的,因为有姓“孙”的,没听说有姓“叔”的啊,以为是作者写错了,于是大笔一挥把”叔孙通”改为“孙叔通”。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让作者身背恶名却欲辩无门。
想当然,不求甚解。例如我们在校对过程中,思维意识的自我批判性不够强,将“审计署审计长”错改为“审计署署长”。又如“……有四五家XX专卖店如星罗棋布般散落在县城各处。”“星罗棋布”通常表示多而密集,四五家能算是密集吗?还有把常用的“倚老卖老”误改为“以老卖老”。同样,把“不以为然”当成不在乎之意思,“差强人意”作为不符合人们的意思来使用等。这种错误显然是思维判断比较随意,遇到某些似是而非的字词时,不愿意查阅有关资料和工具书,只凭想当然,自以为是,最终造成见报差错。
新闻校对需要的是“考一字而穷百卷”的较真精神,忌讳的是不求甚解、不懂装懂、望文生义的浮躁和想当然。如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查询资料的快捷便利,只要我们肯多花点心思,不厌其烦地多方查证(比如工具书、网络资料),就不至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以上两种情况属于“感觉误区”。
走马观花。在校对过程中,一目十行是校对的大忌,校对工作绝不能随心所欲,只能踏踏实实,像绣花那样细致,否则就可能放过潜伏的差错。如“不可自己”误为“不可自己”、“戛然而止”误为“嘎然而止”、“人情世故”误为“入情事故”、“委曲求全”误为“委屈求全”等,这些差错往往在校对眼皮底下逃之夭夭。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种是由于工作量大,校对时间紧迫,精力不济;另一种是由于责任心不强,工作走马观花、麻痹大意;再一种是工作走捷径,偷工减料、违反操作程序所致。
熟视无睹。校对自己熟悉的词组或句子时,往往会漏过最明显的差错;越是熟悉的地方越容易出错,越是明显的重要的地方越容易被忽视。例如,“中共中央”误为”中共中共”、“人大常委会”误为“人大党委会”、“变本加厉”误为“变本加利”、“村民小组”误为“村民小姐”;将错误的当成正确的使用,如“百感交急”当成“百感交集”、“矫柔造作”当成“矫揉造作”、“不迳而走”当成“不胫而走”等。
有时候这么明显的错误我们仍然固执地将其视为正确加以认可,究其原因:人们往往对新异的刺激比较敏感,而对单向的、重复的刺激产生厌烦和麻痹心理。因此导致越是熟悉的,越是看不见。
张冠李戴。在汉语言中,有许多形似或音同的汉字,校对时很容易产生错觉。例如,我们常常将形体近似的“戊、戌、戍、戎”,“鸠、鸩”,“谴、遣、遗”混淆;将读音相同的“鹜、骛”,“籍、藉”等失察;将“鞭挞”误为“鞭鞋”、“赢弱”错为“赢弱”、“坚如磐石”错为“坚如盘石”等,正是对音同义异字、音同相似字缺乏仔细辨别,才使得我们在校对中出现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以上三种情况属于“视觉误区”。
二、扭转校对失误须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校对是一门学问,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校对工作是一门要求很高的学问,需要知识广博的人才能做得好这项工作。毛主席说:“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逸件事,讲清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因此,他的文稿总要人称“中共中央一枝笔”的胡乔木帮他校对。毛主席自己在校阅文稿时就特别仔细认真,哪怕一个字符一个字号的不正确,他都认真批改交代工作人员,从不轻易放过。大文学家鲁迅先生,一生著译及编刊的书籍、杂志,再加上替别人“选定”、“校订”、“校刊”的作品不下两三千万字,从没有懈怠和马虎过。哪怕在病床上,他仍然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在从事校对工作……由此可见,他们都把校对工作当做一项严肃的、高尚的事业。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二级WPS Office高级应用与设计:为演示文稿添加效果PPT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3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单位岗位合集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职物理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DB21∕T 2449-2015 地理标志产品 西丰柞蚕丝.docx VIP
- 《居住空间设计》中级-多选230题(答案版).pdf VIP
- 智慧树 知到 大学生劳动就业法律问题解读(2024最新版)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2025年菊花种植市场调查报告.docx
- 事业单位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试题300道.pdf VIP
- 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方案样本.doc VIP
- 施工升降机基础及附着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