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语文实践(转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联》语文实践(转贴)

《春联》语文实践课(转贴) fnt size=“6”《春联》语实践(转贴)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3 江宁小学胡 发表 对联趣谈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通过外阅读和内交流,知道对联是我国独特而宝贵的学遗产,是我国学园地中的一枝奇花草。 2、丰富拓展学生的语知识,了解对联的特点,并尝试对简单的对联。 3、激发学生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说话和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向学生推荐一些谈对联的书籍和,并要求学生摘录一些对联故事、知识,收、隼精彩的对联,准备内交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化特产。这些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化大观园,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古人学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古往今,许许多多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二、说对联故事。 苏东坡愧改对联 苏东坡小时候,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应该说,苏东坡的雄心壮志无可非议,但是“天下字”多如牛毛,你能“识遍”吗?“人间书”汗牛充栋,你能“读尽”吗?未免有点儿“狂”啊! 这事被一位老者知道了。一天,他拿一本小书,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有许多字并不认识,这本小书也没见过,不禁十分羞愧。老人取回小书,盯着这副对联看了好一会儿,不禁摇摇头走开了。苏东坡看在眼里,觉得自己的这副对联确实狂了一点,很不应该,于是拿起笔,在开头多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这一改,没有了原先的“狂”气,变成努力的方向了。从此以后,苏东坡变得谦逊起,孜孜不倦地识字、读书,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大豪。 村妇巧对名人惊 某日,宋代学家、大学士苏东坡效游,见众多农夫在挑塘泥肥田,他信步走到一条小田埂上,不想迎面碰上一挑泥农妇。二人相对,各不相让。苏学士出大言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吾乃读书之人,汝妇当让道于我。”妇人一笑,说道:“既自称为读书人,当能对?”苏东坡说:“胸藏斗牛,当然能对!”妇人于是脱口而出: “一担重泥(仲尼)挡子路。” 苏东坡听后大惊,半响无言以对,两旁埂上送泥往的人,都望着他的窘态哈哈大笑。苏东坡见此情景,忽有所悟,赶忙“借梯”下台对道: “两行伕子(夫子)笑颜回。” 他虽然对出了下联,但仍然心有余悸。心想,这村野之中竟有如此聪颖的农妇,再也不能等闲视之,而故作此狂态,随即脱鞋袜下水田,拱手让路。 “头落地”对“角朝天” 从前,有位书生赶路上京考试,走到一个三叉路口时,不知从那条路走好。刚好看见有位老大爷在河边大石上磨斧头,他走上去向老大爷问路。老大爷抬头看看书生,想了想,就说了几句话:“磨斧头,上头,砍木头,头头落地”。他说:“如果你对得上,就指路给你。”书生想了很久都答不出,只好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妻子奇怪地问他:“为什么又走回?”书生只好将路上遇见老大爷,问路出对的情况告知妻子。叹了口气说:“你别着急,明天一早我就帮你想出,今晚上你就安心睡觉吧!” 第二天一早,妻子早早起床,叫书生跟着她去,看她做工。她走出门外,就折起一边衫角,直走到塘边,坐上小船,到塘里摘菱。书生看看瞧瞧,果然有所醒悟。于是,辞别妻子赶路去,又在三叉路口遇上老大爷,他对:“折衣角,落塘角,摘菱角,角角朝天。”老大爷听了,高兴地指路给他前去。 (1)讨论对联的特点: 从这三个对对联的故事中,你发现对联有什么特点呢?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 对联一般有四个基本特点: A、字数要对,就是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相等,配好成对。 B、平仄相合,音调合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有抑扬顿挫之美。 、对仗工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以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D、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自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作用。 三、学生交流对子、对联 1、 同学们前都收集了许多有趣的对子、对联,请说说给班上的同学听听。 2 指名说。 四、练习写对联 欣赏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也写写对联,那就让我们一起试试。 1、 对对子 桃红对(柳绿) 清对(水秀) 鸟语对(花香) 2 、老师这有几副上联,请大家对下联。 蚕吐丝——(蜂酿蜜) 辞旧岁——(迎新年)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神如东海阔——(寿比南高) 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 冬去清水秀——(春鸟语花香) 2、个人或小组出对,同学应对。 3、我这里还有不完整的几副对联,请大家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