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 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VIP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 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 机的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6课 【课标要求】 【】 _________。 主要领导人: 、 、 兴起: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 结果_____ 发动政变,囚禁 ,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改革)。 影响:在____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习题精】 . 选择题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3.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C.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战——戊戌变法 D.——第二次鸦片战争“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6.有年的封建思想打( ) A.起到了思想 B.使西方政治 C. D. 7.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8.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 A.李鸿章、张之洞 B.奕?、曾国藩 C.康有为、梁启超 D.林则徐、严复 9.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二.非选择题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下诏故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材料二(1898年)光绪下旨:“商务为富强要图,自应及时举办,……著各省督抚。督率员绅认真讲求,妥速筹办”。“富强至计,首在鼓励人才,各省士民著有新书,及创行新法,制成新器,果系堪资实用者,允宜悬赏以为之劝,或量其材能,试以实职,……给以特赏以昭激励”。 材料三 见右图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言书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戊戌新政的内容。 (3)材料三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境?为什么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延伸阅读】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