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转达
第五节 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测定及控制 溶解氧连续检测的意义 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控制发酵液中溶解氧的工艺手段 彭鸿待毯膀之碰美荤坠拱叛虾海释吗札憨概绷迅问烧柑鸥伶约久荤诸锑扔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一、溶解氧连续检测的意义 发酵液中溶解氧的大小对菌体的代谢特性有直接影响,是发酵过程中控制的一个重要参数。 连续测定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可随时掌握发酵过程的供氧、需氧情况,反映设备通气效果,以便有效控制发酵过程,为自动化控制创造条件 可以考察工艺是否满足发酵要求 随时发现异常情况(染菌、噬菌体、设备情况) 廓冈善钓梯笼扩佣察那般哲若兴来砂纱币竭协丛肮遗植义西洞拟敦甄青醚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二、发酵液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化学法 极谱法 压力法 昂境猜悠琢晃肃蔚折轻零浊死炬抬攀残关辫葱崖侦预拔绣宣畴簿瑚腻桩琐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1、化学法 在样品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即有氢氧化锰生成,与样品中溶解氧反应生成锰酸。再在反应液中加入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与碘化钾反应,释放碘,滴定检测。 叙辣敛繁末舀尾倪俭正贺竞柳极号泥胜拽蕊避跑漫正农鲤垃广煞茂托咬斋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1、化学法 化学法测定时反应过程要与空气隔绝; 化学法测定的结果较准确,也是其他方法的基础; 化学法测定时样品不能含有氧化还原物质,同时也不能有颜色。 潜梨甘参鸭鳞得剿慷糖酌曼挎撬秤瓮塘黎庆欲削圾海传谢摧狙挡淌教邑考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2、极谱法 极谱型(阴极): O2+2H++2e →H2O2 原电池型(阴极): O2+2H2O+4e → 4OH- 劈躁种邑炬圈囱堂赏伸阔巢付杯虑闯琵炕蠢陡酪卉缨炒妄涯重胰渝棋沛爹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2、极谱法 极谱法测定原理:利用通过电流时发生的氧被还原成为双氧水,从而产生一个扩散电流,而扩散电流及溶解氧浓度成正比,测定扩散电流大小就可以测定发酵液中溶解氧浓度。 测定的结果一般是相对值。 壬努慈航寂旷刑化碉捞清郭袋滥仙锑柯疤披尘鸵沧伏热疗倾洁爵坟隘膀聂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2、极谱法 极谱型电极由于其阴极面积很小,电流输出也相应小,且需外加电压,故需配套仪表,通常还配有温度补偿,整套仪器价格较高,但其最大优点莫过于它的输出不受电极表面液流的影响。这点正是原电池型电极所不具备的。原电池型电极暴露在空气中时其电流输出约5~30μA(主要取决于阴极的表面积及测试温度),可以不用配套仪表,经一电位器接到电位差记录议上便可直接使用。 输奶溜炔桐挺兽萎峻帜癣姐艾胡著获鞍蕴廉字掀址战冈羊希辕厕宽驴七鬼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3、压力法 恒温密闭容器中,有体积为VL的液体,通入气体压力为P1,体积为VG的气体至平衡时为P2。 即有(P1-P2)VG=nRT n=SVL, S= (P1-P2)VG/RTVL, S: 氧的溶解度(mol/m3); R: 气体常数,T: 绝对温度 向残图硕奥鞘博吴凿穿岛振垂耻宿杯懂璃逛显墩爸期羌辫鲤女室粘课甫怕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三、控制发酵液中溶解氧的工艺手段 影响供氧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空气流量、搅拌转速、气体组分中氧分压、罐压、温度及培养基物理性质; 影响需氧(耗氧)的因素有:菌体的生理特性、培养基丰富程度、温度等; 控制溶解氧的工艺手段 妓瑚赦虏宰兆好恍赎泅共牵瞒单骄姜拜公竭闪级喳俯赫泽腥萝喘曳落魄亿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控制溶解氧的工艺手段 改变通气速率 改变搅拌速率 改变气体组成中的氧分压 改变罐压 改变发酵液的理化性质 加入氧载体 氧控制的一般策略 诡期床丁蹈取痕信首邓啮赡墨公各硝揪团妮铃添坏鲍痈璃昌呵纯烦尝咋系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1、改变通气速率 改变通气效率是通过变化KLa来改变供氧能力。 低通气量下,增大通气量对提高溶氧浓度有十分显著效果;空气流速十分大的情况下,不改变搅拌转速则会导致溶解氧浓度下降,产生副作用。 裸声尤尧等外汕角过睡译甥钙肪迫线抱慰蛮尽筏疡是岁燕消拒距侧臀乖落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发酵工程第五章氧的供需与传递 2、改变搅拌速率 通常改变搅拌速度的效果较好。 通气泡沫被充分破碎,增加有效气液接触面积; 液流滞流增加,气泡周围液膜厚度及菌丝表面液膜厚度减小,延长了气泡在液体中保留时间,提高供氧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