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温州大学 韩纪江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有关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含义以及演化过程;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的含义: 1.广义心理健康的含义: 指的就是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寻找对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根源,增进人的心理效能及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 (1)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塑造及指导。 (3)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 从保育和教育的角度理解学前儿童心理健康: (2)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 2.狭义心理健康的定义 (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1948年):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应该身体健康,而且应该心理健康,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处于健全状态。 (2)《阿拉木图宣言》的定义(1978年): 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二)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1.对 疾 病 的 认 识 2.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健康和疾病是人体生命状态的两端,这两端之间存在无数不同的等级的状态。 在疾病过程中不仅存在机体受损害和发生功能紊乱的一面,还有机体防御、适应和代偿等生理性反映的一面。 (1)本体疾病观。 (2)自然哲学疾病观。 (3)自然科学疾病观。 逐渐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由来 (一)我国古代的论述 1.精神摄生(精神卫生):通过摄生养性达到心身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2.《内径》:“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二)现代心理健康的由来 1.心理健康的思想源于古希腊。 2.皮埃尔在1792年提出废除精神病人的约束是提倡心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3.现代心理学发源于本世纪初,是有一位叫比尔斯的美国人倡导的。于1808年3月出版了《一个失而复得的心》。 (三)心理健康组织的缘起 1.心理健康组织的成立 (1)1908年5月,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比尔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健康卫生组织。标志心理健康运动的开始。 (2)1909年2月,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纽约。 (3)1917年,《心理健康》季刊出版。 2.国际心理健康的发展 (1)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美国华盛顿,成立《国际心理健康委员会》。53个国家,中国。3042人。 (2)1948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英国伦敦,成立《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 (3)当今,心理健康的重点是健康人的心理保健,从根本上杜绝心理疾病和心理缺陷的产生。 (三)心理健康组织的缘起 3.我国的心理健康组织的发展 (1)1936年,中国心理健康协会,南京。 (2)1982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南京,我国第一个研究中心。 (3)1985年,中国心理健康协会(重新组建),山东泰安。 考核知识点: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考核要求: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涵 (1)识记:心理健康的含义。 (2)领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 考核要求: 2.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1)识记:学前儿童心理健概念发展过程的代表人物。 (2)领会: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4.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特征的认识: (1)应考虑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要求 (2)应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3)应以现实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1.英格丽西的观点: (1)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2)个体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恶潜能。 (一)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心理健康是相对的 2.斯科特的观点: (1)一般的适应能力 (2)自我满足的能力 (3)人际关键各种角色的扮演 (4)智慧能力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6)创造性 (7)自主性 (8)完全成熟 (9)对自己的有益态度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3.人本主义的观点: (1)充分的安全性 (2)充分了解自己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护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与表达 (9)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