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艺术-Freeditorial.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生活的艺术-Freeditorial

生活的艺术 林语堂 文章类型 :散文 自序 (1 ) 本书是一种私人的供状,供认我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所得的经验。 我不想发表客观意见,也不想创立不朽真理。我实在瞧不起自许的客 观哲学;我只想表现我个人的观点。我本想题这书的名字为“抒情哲学” , 用抒情一词说明这里面所讲的是一些私人的观念。但是这个书名似乎 太美,我不敢用,我恐怕目标定得太高,即难于满足读者的期望,况 且我的主旨是实事求是的散文,所以用现在的书名较易维持水准,且 较自然。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意满足。我的 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悠闲陶醉 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 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 我颇想用柏拉图的对话方式写这本书。把偶然想到的话说出来, 把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琐事安插进去,这将是多么自由容易的方式。 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并不如此做。或者是因我恐怕这种文体现在不 很流行,没有人喜欢读,而一个作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有人阅读。 我所说的对话,它的形式并不是像报纸上的谈话或问答,或分成许多 段落的评论;我的意思是指真真有趣的、冗长的、闲逸的谈论,一说 就是几页,中间富于迂回曲折,后来在料不到的地方,突然一转,仍 旧回到原来的论点,好像一个人因为要使伙伴惊奇,特意翻过一道篱 笆回家去一般。我多么喜欢翻篱笆抄小路回家啊!至少会使我的同伴 感觉我对于回家的道路和四周的乡野是熟识的……可是我总不敢如此 做。 我并不是在创作。我所表现的观念早由许多中西思想家再三思虑 过,表现过;我从东方所借来的真理在那边都已陈旧平常了。但它们 总是我的观念,它们已经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它们所以能在我的生命 里生根,是因为它们表现出一些我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当我第一 次见到它们时,我即对它们出于本心的协调了。我喜欢那些思想,并 不是因为表现那些思想的是什么伟大人物。老实说,我在读书和写作 时都是抄小路走的。我所引用的作家有许多是不见经传的,有些也会 使中国文学教授错愕不解。我引用的当中如果有出名人物,那也不过 是我在直觉的认可下接受他们的观念,而并不是震于他们的大名。我 有一种习惯,最爱购买隐僻无闻的便宜书和断版书,看看是否可以从 这些书里发现些什么。如果文学教授们知道了我的思想来源,他们一 定会对这么一个俗物显得骇怪。但是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 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活。 我的思想并不怎样深刻,读过的书也不怎样广博。一个人所读的 书太多,便不辨孰是孰非了。我没有读过洛克(Locke ,十七世纪英国 哲学家)、休姆(Hume ,十八世纪苏格兰哲学家)或勃克莱 (Berkeley ,十七世纪爱尔兰哲学家)的著作,也没有读过大学的哲 学课程。在专门技术上讲,我所应用的方法、所受的训练都是错误的, 我并不读哲学而只直接拿人生当做课本,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合惯例的。 我的理论根据,大都是从下面所说这些人物方面而来:老妈子黄妈, 她具有中国女教的一切良好思想;一个随口骂人的苏州船娘;一个上 海的电车售票员;厨子的妻子;动物园中一只小狮子;纽约中央公园 里的一只松鼠;一个发过一句妙论的轮船上管事;一个在某报天文栏 内写文章的记者(已亡故十多年了);箱子里所收藏的新闻纸;以及 任何一个不毁灭我们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或任何一个不毁灭他自己 人生好奇意识的作家……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没有受过学院式的哲学训练,所以倒反而不怕写一本哲学书。 观察一切也似乎比较清楚,比较便当,这在正统哲学家看来,不知是 不是可算一种补偿。我知道一定有人会说我所用的字句太过于浅俗, 说我写得太容易了解,说我太不谨慎,说我在哲学的尊座前说话不低 声下气,走路不步伐整齐,态度不惶恐战兢。现代哲学家所最缺乏的 似乎是勇气。但我始终徘徊于哲学境界的外面。这倒给我勇气,使我 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下判断,思索出自己的观念,创立自己独特的见 解,以一种孩子气的厚脸皮,在大庭广众之间把它们直供出来;并且 确知在世界另一角落里必有和我同感的人,会表示默契。用这种方法 树立观念的人,会常常在惊奇中发现另外一个作家也曾说过相同的话, 或有过相同的感觉,其差别只不过是它的表现方法有难易或雅俗之分 而已。如此,他便有了一个古代作家替他做证人;他们在精神上成为 永久的朋友。 所以我对于这些作家,尤其是对于我精神上的中国朋友,应该表 示感谢。当我写这本书时,有一群和蔼可亲的天才和我合作;我希望 我们互相亲热。在真实的意义上说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