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诊疗进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疗进展

弥漫性轴索损伤诊疗进展  【摘要】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颅脑损伤,是颅脑创伤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DAI的研究已深入到亚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随着对DAl超早期病理生理过程认识的加深以及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DAI进行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干预病变进展的治疗措施对降低DAI死亡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因治疗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进展 【Abstract】 As a special type of brain damage, the 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brain damage research area.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DAI has achieved the level of deuto-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d pathophysiology of DAI, the early diagnosis has become possible. Based on the pathophysiology character, the therapeutic measure of interfering in the disease advancement is important to degrade the death rate and raise the life quality. The gene therapy is also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DAI. 【Key words】 diffuse axonal injury; imageology character; diagnosis; treatment; advancement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在特殊的外力作用下脑内发生的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1956年,Strich首先提出了大脑白质弥漫性变性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人们将这类轴索损伤病变称之为剪应力损伤、脑白质损伤、弥漫性白质剪应力伤、大脑内外伤等,直至80年代才正式命名为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并被国际学术界所公认。据报道,重型脑损伤中约20%患者可发生DAI。目前认为弥漫性轴索损伤可能是导致颅脑外伤病人伤后植物生存或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伤残率及死亡率极高。临床上迄今诊断困难且无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更深入研究和了解DAI的发生、发展,对DAI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大的临床价值。 1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理学特征 DAI病变好发于神经轴索集聚区,如胼胝体、脑干头端背外侧、脑白质、小脑、内囊及基底节。根据受伤程度、受伤动物种类、组织处理和观察方法及检测时间不同DAI病变在脑内分布不同。DAI越重,损伤部位越趋于脑深部或中线结构。DAI尸检标本中病变分布密度依次为胼胝体gt;脑干gt;皮质下白质gt;基底节[1]。组织间隙的血管撕裂性出血灶是DAI肉眼所见的病理变化,尸检病例中见严重DAI数时或数日内的胼胝体区及脑干上端背外侧常有局限性出血灶,数周后出血区形成棕色颗粒状结构,数月后该部瘢痕收缩囊泡形成;轴缩球是DAI光镜下诊断依据,其HE染色呈粉红色为圆形或卵圆形小体,平均直径5~20urn。轴缩球是由轴缩断裂后近端轴浆溢出膨大所致,临床上于伤后12h出现,2周逐渐增多,持续可达64d[2]。轴索断裂不是外伤即刻由剪力造成,而是伤后病理生理变化的结果,Maxwell等证实轴索受牵拉15min内,朗氏节处由轴浆外突而成膜大泡,6~12h细胞器及神经纤维丝断片在节处轴索内集聚。12h后轴索于该部断裂轴缩球形成并发育。DAI数周后轴索及髓鞘多节段断裂,吞噬细胞侵入,特征性的出现小胶质细胞群落,但也可弥散存在非特异性的星形细胞。数月后轴索远端发生Wallerian变性,胶质增生,瘢痕收缩,此时缺乏光镜下DAI典型征。病理分级:Adams等提出DAI三级分法[3]。Ⅰ级:显微镜下见轴缩球,分布于全脑轴索集聚区;Ⅱ级:除具Ⅰ级特点外,胼胝体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Ⅲ级:除具有Ⅰ、Ⅱ级特点外,脑干也出现局灶性出血坏死。122例尸检证实的DAI中Ⅰ、Ⅱ、Ⅲ级分别占8.2%、23.8%、68%。   2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机制 2.1 机械应力学说 一般认为DAI是由于头部遭受旋转暴力即由角加速度损伤所致。因颅内各种组织质量不同,尤其是灰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