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作理念
鉴赏
浅析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作理念
田 甜 内蒙古师范大学
摘要: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作为20 世纪最具世界 续续完成的《沃罗涅日诗抄》。诗人的作品是闪着光的黄
性影响的俄罗斯诗人之一,其诗歌具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金,而他的人生却像是一抔黄土,散落在尘埃里,是历史
本文从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作理念入手,粗浅的分析诗 无尽的悲伤还是悲哀如今都无需赘述,这位被时代抛弃的
人在诗歌中的创新观点,把握其对“诗是历史的翻新、时 骄子依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间的穿越,诗是词语的自觉、语意的破碎”的独到见解。 曼德尔施塔姆一生的价值可能无法用时间或是地位来
希望能对理解曼德尔施塔姆的诗作有所益处。 衡量,他的诗歌所展现的艺术空间早已不仅是时代的烙印,
关键词:曼德尔施塔姆;诗歌创作理念 更是诗歌生命的不断的延续。就连诺贝尔奖得主布罗茨基
也说:“曼德尔施塔姆是一个为了文明和属于文明的诗人,
奥西普· 曼德尔施塔姆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一位重要 他的生和他的死一样都是文明的结果,至于他所做的一切,
的诗人,同时也是“阿克梅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 将如俄罗斯语言一样长久的存在。”纵然时代的喧嚣让这位
歌凝聚了诗人深刻的思考,无论是诗词的语言格律、内 “诗人中的诗人”悲鸣地坠落,但他所带来的光芒仍是照
容寓意,还是诗词的目的、本质,都承载着诗人对世界文 亮俄罗斯诗歌史的一颗不灭之星,它诗歌中对古典文化的
化深沉的眷恋之情,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份沉甸甸的真挚感 深情回望,对现实与传统的创新融合,对诗歌语言本质的
情。作为“阿克梅派”的一份子,曼德尔施塔姆对诗歌的 独特理解都可对后世的研究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创新,一方面是对象征主义诗歌走向神秘和虚无的出走; 二、诗是历史的翻新、时间的穿越
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主义过度依恋形式、否认传统文化的 “用文化历史时期的思维方式来观照事物,通过历史
离弃。他追求的是严格的韵律、凝重的词句、客观的意 文化的参照与结合,对当今的现实及其未来进行思考,并
象、形象上的建筑感、有文化历史感的诗意。本文将从曼 将他人的艺术世界融入自我。”曼德尔施塔姆成为了“阿
德尔施塔姆的人生简介、他对创作诗歌内容上的认识以及 克梅派”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在这里,“新”所包含的内
他对诗歌语言本质的理解三个方面切入,浅略的分析一下 容自然不是要把现实带回到古希腊古罗马,而是要把历史
曼德尔施塔姆的诗歌创作观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品读曼 的泥土翻新,让历史这位巨人从远处走来,走入现实,再
德尔施塔姆的诗作及对“阿克梅派”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有 让现实成为一种存在,让所有的存在都蕴涵着古典的传统
所帮助。 文化意味,最终实现一种共识性的统一。诗歌便是这样一
一、曼德尔施塔姆的沉浮人生 种观念的承载者。也正是曼德尔施塔姆的这种观点才让
曼德尔施塔姆的一生可谓是一波三折,有学者用“时 “阿克梅派”的意义真正得以实现,让阿克梅主义在象征
代的’弃儿’、历史的骄子”来概括他的一生,我认为 主义和未来主义的夹缝中可以求得生存。
是很有道理的。1891 年1 月2 日,奥西普· 艾米列耶维 以曼德尔施塔姆出版的第一部诗集《石头》为例便
奇· 曼德尔施塔姆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 可以寻找到依据。首先诗集的名字“石头”便有了几层含
亲是商人,母亲是音乐教师,这种家庭的组合让曼德尔施 义:其一,石头这种坚硬的事物代表着一种客观的物质性
塔姆从小便具备了理性的务实与感性的韵律两种认识。后 存在,满足诗人所追求的“爱事物的存在甚于爱事物本
来全家迁到彼得堡定居,在捷尼什夫中学求学期间受到校 身”;其二,石头自身的稳定性使得它具备了一定包容性,
长弗· 吉皮乌斯的影响开始诗歌的学习与创作。至此,曼 以其之眼便可将世间的万物都涵纳进来,从无到有,可寻
德尔施塔姆便走上了诗人的路途,一步步走进了维雅· 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