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玺谈中医养生—张国玺.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前言 总论(1) 总论(2) 总论(3) 总论(4) 总论(5) 上篇 人体养生(1) 上篇 人体养生(2) 上篇 人体养生(3) 上篇 人体养生(4) 上篇 人体养生(5) 上篇 人体养生(6) 上篇 人体养生(7) 上篇 人体养生(8) 上篇 人体养生(9) 上篇 人体养生(10) 上篇 人体养生(11) 上篇 人体养生(12) 上篇 人体养生(13) 上篇 人体养生(14) 上篇 人体养生(15) 上篇 人体养生(16) 上篇 人体养生(17) 上篇 人体养生(18) 前言 最近几年,有许多名人突然去世,英年早逝似乎对精英们更为青 睐,在为他们的离去扼腕之余,也使人联想到不少的长寿伟人。例如, 小平同志就以其豁达的心胸和超凡的智慧而享年93岁;75岁高龄时,他 还健步登上了黄山;80多岁时,还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可见健 康长寿与承担的社会责任无关。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中就指出:“其知道者,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 会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来安排日常生活和学习、工 作,具体作法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让自己的身体与精 神都保持最佳水平,就能够活到人类的自然寿命——百岁。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 《左传》中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 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 。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 寿,一百岁者称为中寿,而八十岁者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 八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用“寿”字,而八十岁以下就逝世的人是没有资 格使用“寿”字的。 我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三十余年,从事老年医学与养生研究二十余 年,深深地感到健康对人的重要性,更感慨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博大 精深。两千多年前的 《黄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 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患了病再去治疗,就像 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想到去铸造武器,岂 不是太晚了吗? 近年来,我在科普宣传过程中更是深感防病比治病更重要,所以, 提醒每一位读者朋友:社会以人为本,人则以健康为本。希望您能从本 书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养生保健知识,健健康康100岁,快快乐乐一辈 子。 张国玺 2008年5月8 日于北京 总论(1) 引子:岐黄探源 在探寻中医源头和比较中西医异同之前,我们深深赞同一句话:世 上没有两种医学,只有一种真理,这一种真理就是对生命负责任的积极 态度。 当中医遇上西医 中医学并非指中国的医学,而仅指中国的传统医学,更早以前被称 为国医或者汉医。在古代,和汉医一样,西方也同样有传统医学,但在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医学渐渐改弦易辙,而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从学科萌芽的年代看,中医与西医几乎起源于同一时代;但在思维 方式上,它们却从一开始就截然不同。尽管古代西医看起来和中医很相 似,也有四元素学说、四体液学说、冷热干湿,但其实不然,土水气 火,虽然与中医的金木水火土听起来相似,但是其用意却完全不同,西 方元素学说更倾向于研究物质的构成,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到古代的 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更倾向于研究物质 之间的关系。 我们暂不探讨两者谁更符合科学的精神,中西医学都有着探索人体 奥秘这个共同的愿望是毫无疑问的。甚至,它们同样是在对人体进行观 察、总结之后才慢慢提出自己的理论并逐渐完善为今天的医学体系。 中医与西医碰在一起,完全是中西交流而引起的后果。到目前为 止,它们之间的交融与渗透,为中医结合防病治病摸索着新的道路。 中医溯源 据记载,中医的创始人是轩辕黄帝。他命雷公、岐伯二人,对自然 界的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都详细地加以观察和记录,进行研究和试 验,直到最后确认什么东西能治什么病为止,再把它正式整理出来,经 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华民族第一部医药著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