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1)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2)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3)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4)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5)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6)
第二章 为什么要提高观察力(1)
第二章 为什么要提高观察力(2)
第二章 为什么要提高观察力(3)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2)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3)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4)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5)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6)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7)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8)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9)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0)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1)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2)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3)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4)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5)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6)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7)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8)
第四章 观察训练(1)
第四章 观察训练(2)
第四章 观察训练(3)
第四章 观察训练(4)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1)
观察力——智慧的起点
第一篇观察力——智慧的起点
第一章观察力是什么观察的奥秘1观察——“思维的知觉”
从字面上来看,“观”和“察”都与眼睛有着天然的联系,都可以解释
为“看” 。“察”更有“仔细看”之意。但是,“看”是否就等同于“观察”、“不
看”是否一定就没有“观察”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眼睛的确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黄帝
内经》曾经记载:“天有日月,人有双目”,眼睛能“视万物,别黑白,
审长短” 。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人的全身共有四百多万条神经纤
维向大脑中枢传递信息,其中双眼就占一半;人们从外界获得的数以亿
万兆计的信息中的80%~90%都是通过视觉通道而获取的。
但眼睛并不是唯一的感觉器官。人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看到斑斓多姿
的外部世界外,还可以用双耳来倾听美妙动人的乐音、高低缓急的声
响,还能用鼻子嗅闻沁人心脾的气味,或者用舌头品尝酸、甜、苦、
辣、咸各种滋味,用手触摸感受物体不同的质地、硬度、冷热……这一
系列感觉器官,同样不可忽视。
然而,生活中常常有人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也有人对耳边的
声响“听而不闻” 。这表明,光有感觉器官,还不能完成观察活动。由于
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感觉器官接收的信息并没有在大脑中形成反应。
这表明:视、听等活动必须有积极的思维参与,才能获得真正的观察。
因此,心理学家称观察为“思维的知觉” 。
观察既然是“思维的知觉”,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这种知觉就
不是随意或模糊不清的。它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
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比较
持久的知觉。
因此,我们认为,人们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 (主要靠眼睛)得到有
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的过程,就叫做观察。
在人类的科学研究中,“观察”有其特殊的内涵。科学观察是一种高
级的实践活动,一般是指从一定的目的和任务出发,针对一定的对象,
有计划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这种观察往往有充分的知识和工具准
备,计划、步骤和指导观点都十分明确,还有翔实的记录、整理和总
结。
2观察方式的分类
我们通常将观察的方式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大类。
(1)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一般指人们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客体的直接感知过程。
直接观察往往跟自发观察紧密联系,没有中间环节,可信度比较
大,有利于发现问题。但人们用肉眼或其他感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灵敏度
和范围都非常有限。人眼能勉强分辨15厘米远、01毫米的东西,分辨更
小的东西就很困难,更不可能像老鹰那样从几千米的高空看到陆地上的
猎物。人耳的灵敏度也不可能与蝙蝠和海豚媲美。
第一章 观察力是什么(2)
(2 )间接观察
间接观察一般指人们借助观察仪器间接获得对客体的信息的感知过
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