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摸索题的复习策略.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摸索题的复习策略

百度文库 中考语文探究题的复习策略 ——以历年常州市中考探究题为例 常州市北港中学 许向宏 2002年中考,常州市在语文试卷上出现了“探究”立意的能力题,为全国首创。这种创新的试题是对原有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教学观念、教学内容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及导向作用,得到课程专家及语文界同行的充分肯定。几年来,其命题思想及命题技术亦已日趋成熟,引领其他省市。然而,时至今日,对于这类题型学生还是无从下手、不得其法;教师还是不知所措,无法可施。 那么,如何强化学生对这一题型的应试能力?我们先作一个简约的梳理。 “探,远取之也。按,远取犹深取也。”(《说文》);“探,取也。注:“摸取也。”(《尔雅》) “究,(形),穷也。”(《说文》);究(动),谋也。(《尔雅》)  可能正基于此,“探究”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是“探索研究”、“探寻追究”的意思。而《词海》(1989年版)从语义上将探究解释为“深入探讨,反复探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牛津英语词典》则认为“探究(inquiry)是指求索知识、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及质疑的活动”。 以上是“探究”一词的字面义。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点,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及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过程”(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61)。与之相适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的各学段目标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具体落实。 而在历年的常州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探究”作为一种能力层级来定位,“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及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同时又在“具体内容及要求·综合型学习”板块中如此说明:“1、能从提供的原始材料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方法;2、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问题的指向,探究特定对象的含义或规律”。 综上所述,常州市中考语文探究题是对学生“综合性学习”能力的考查,主要采用根据提供的材料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途径、方法及探究特定对象的含义或规律两种形式,其探究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查。 它有别于我们一般理解的“探索研究”(广义的,广义的探究泛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也不同于“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在本质上是科学家用来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一般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它还要采用观察、分类、应用数字、测量、交流、预测、推理、形成假设、解释数据、控制变量、实验等一系列的方法);它也有别于我们常说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自己从各种特殊事例归纳出结论,并用之来解决新问题。发现学习最本质的特征是强调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 它还有别于新兴的高考阅读探究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07年新课标语文考试大纲“能力要求”中增加了第六层级(F),即“探究能力”的考查,于是各地对“探究”的考查应运而生。如,2008年《广东省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已明确把“探究”作为考试能力要求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是“指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及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同时考试大纲的说明对选考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了不同的要求,如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究”要求是:1、从不同的角度及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2、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及人文精神;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及有创意的解读。其相关的考试试题如下: 2008广东卷B,选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是[巴西]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小说《河的第三条岸》,第18题:有人说,“河的第三条岸”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它象征着“父亲”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这样,那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追求持何种态度?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从上可见,常州市语文试卷上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对考试改革所起的示范性及导向性作用,但作为中考,在考查内容一致的前提下,在考查的形式、侧重点、能力要求上还是有别于高考的。 经过以上对常州市中考语文探究题的大体梳理及辨析后,我们进入主题——如何强化学生对探究题的应试能力。当然,探究作为一种综合性学习方式及能力,它“特别注重探索及研究的过程”,需要我

文档评论(0)

sy782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